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新疆地区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分布特征;2.探讨新疆地区人群baPWV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baPWV参考值范围进行评估;3.探讨baPWV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后关系。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新疆地区的地理状况、人口、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依据新疆人口普查资料,选取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地区、伊犁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作为调查研究现场,选取新疆地区18岁以上汉族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并测定baPWV,分析其在新疆地区人群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血脂状态baPWV水平;(2)同样选取第一部分所选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aPWV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90%分位数法,根据参考值人群的年龄及高血压分级,制定新疆地区人群的baPWV参考值范围,并依据参考值范围计算新疆地区人群baPWV升高率;(3)选择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并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40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并将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衰再入院作为终点事件,进行随访,采用COX回归分析baPWV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后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抽取18岁以上成年汉族人群5300人,实际完成所有检查者共5076人,其中男性2437例,平均年龄52.32±13.24岁,女性2639例,平均年龄52.73±12.09岁。男性组与女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男性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MBP)、血糖、甘油三酯、baPWV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人群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都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观察对象总体baPWV值为1526.58cm/s,其中男性baPWV值为1556.14±436.92cm/s,女性为1499.27±390.57cm/s,不同性别间baPWV存在显著差异(P<0.001)。BaPWV在男性和女性组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P<0.001)。在年龄<40岁、40-49岁年龄组,男性baPWV值均明显高于女性baPWV值(P<0.001)。在50-59岁及>60岁年龄组,baPWV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无明显差异。BaPWV水平可能受血压、血糖、吸烟、血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吸烟组及高脂血症组人群的baPWV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BP、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都与baPWV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与baPWV的相关系数为0.558,MBP与baPWV的相关系数为0.570,提示年龄、血压都与baPWV呈强相关。以baPWV作为因变量,以年龄、MBP、BMI、HDL-C、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BP、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23,MB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34,提示年龄与血压对baPWV的影响最大。上述分析已经表明,年龄和血压是baPWV的最强的影响因素,为了验证在调整了年龄和血压后,其他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否还对baPWV有影响,我们进行了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和血压的影响后,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对baPWV的影响均消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对baPWV的影响仍存在,在调整了年龄和血压后,糖尿病组baPWV仍显著高于完全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将总体人群中的糖尿病患者剔除,得到了4679例baPWV参考值人群,运用90%分位数法,根据年龄及血压分级,我们计算得出了baPWV的参考值范围。在<40岁年龄组人群,血压正常者baPWV的均值为1230cm/s,参考值范围为<1430cm/s,高血压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430cm/s,参考值范围为<1630cm/s,高血压II/II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540cm/s,参考值范围为<1980cm/s;在40-49岁年龄组,血压正常者baPWV的均值为1270cm/s,参考值范围为<1460cm/s,高血压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410cm/s,参考值范围为<1660cm/s,高血压II/II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570cm/s,参考值范围为<1900cm/s;在50-59岁年龄组,血压正常者baPWV的均值为1390cm/s,参考值范围为<1640cm/s,高血压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610cm/s,参考值范围为<1920cm/s,高血压II/II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710cm/s,参考值范围为<2160cm/s;在>60岁年龄组,血压正常者baPWV的均值为1600cm/s,参考值范围为<1920cm/s,高血压I级者baPWV的均值为1840cm/s,参考值范围为<2240cm/s,高血压II/III级者baPWV的均值为2030cm/s,参考值范围为<2520cm/s。根据上述计算所得的各年龄及高血压分级下baPWV参考值范围,我们对5076例整体人群的baPWV异常率进行了计算,在<40岁年龄组,baPWV异常升高率为11.3%,在40-49岁年龄组,baPWV异常升高率为12.34%,在50-59岁年龄组,baPWV异常升高率为10.88%,在>60岁年龄组,baPWV异常升高率为11.66%,总体人群baPWV异常升高率为11.72%。(3)本研究共收集资料完整者400例,失访10例,失访率2.5%。其中,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平均年龄68.51±10.12岁,男性占67.23%;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平均年龄72.62±10.83岁,其中男性占65.96%。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年龄、收缩压、心率、baPWV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组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钙离子拮抗剂(CCB)、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比例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舒张压、BMI、空腹血糖、LVDD、LAD及性别、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心衰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第二部分制定的baPWV参考值范围,我们将390例完成随访的患者分为了baPWV升高组和baPWV正常组。390例完成随访者中共发生94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10%,其中baPWV升高组心血管死亡8例(2.62%),baPWV正常组心血管死亡3例(3.5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升高组卒中24例(7.87%),baPWV正常组卒中4例(4.71%),baPWV升高组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升高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6例(1.97%),baPWV正常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18%),baPWV升高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升高组心衰再入院39例(12.79%%),baPWV正常组心衰再入院9例(10.59%),baPWV升高组心衰再入院发生率明显高于baPWV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升高组总的心血管事件为77例(25.25%),baPWV正常组总的心血管事件为17例(20.00%),baPWV升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以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心衰、高脂血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MI、baPWV、空腹血糖、LVDD、LAD、LVEF及用药情况为自变量,对应变量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衰再如院)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8,95%CI:1.023-1.089,P=0.004)、高血压(HR=3.105,95%CI:1.862-4.582,P=0.032)、收缩压(HR=2.366,95%CI:1.272-3.562,P=0.015)及baPWV(HR=1.452,95%CI:1.211-2.326,P=0.012)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年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HR=0.823,95%CI:0.722-0.937,P=0.023)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年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1)BaPWV在总体人群、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中的分布均与年龄有关,年龄高者baPWV值越大。此外,BaPWV水平还可能与血压、血糖、吸烟、血脂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吸烟组及高脂血症组人群的baPWV显著升高。(2)BaPWV与年龄、MBP、体质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独立相关,年龄及血压对baPWV的影响最大。并建立了适合新疆地区人群的baPWV的参考值范围。(3)baPWV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aPWV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年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