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ML的移动数据库数据同步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数据库系统本质上是移动的、异构的、多数据库系统。移动计算环境具有一些新的特性:移动性、网络断接的频繁性、网络条件多样性、网络通信带宽和费用的非对称性:此外移动计算部件电源容量有限、可靠性低、伸缩性高等特点。因此传统的数据库系统不能适应新的移动计算环境,这为数据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数据库研究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移动数据库技术渐趋成熟,已经到了产品化商业化的阶段,国内外市场上已经有成功的产品出售。移动数据库能够让人们将信息随身携带,将工作地点随处迁移,十分方便灵活,因而深得用户亲睐。随着诸如Pocket PC、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移动数据库的应用前景越来越明朗。 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有: 1.数据同步技术 2.数据广播技术 3.移动用户管理及位置相关查询 4.移动事务处理 5.移动数据库查询优化 6.移动数据库的安全技术 7.备份恢复技术 8.系统快速启动技术 我们研发的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基于开放的、安全的JAVA语言,因而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XML进行管理,因而能够提供对异构数据库的访问,是第一个支持XML,移动子集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三层两级移动数据库体系结构。主要集中于移动数据库数据同步技术的研究,其中又重点关注移动设备与同步服务器之间的双向数据同步。 本文所做工作如下: 1.提出了一种三层两级双向同步移动数据库体系结构。底层是关系数据库, 中间层是同步服务器,顶层是移动客户端。顶层与中间层之间、底层与中间层之间都存在双向数据同步。 2.提出移动子集用XML来描述,充分利用了XML易扩展、易表义等优势,便于底层异构数据库的加入。如配合XSLT的话,更可以方便结果的显示,充分弥补了移动设备显示部件的多样性缺陷。 3.通过在移动子集中引入关键数据集部分的冗余数据,简化了客户端的移动计算。 4.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向数据同步模型。在这种模型里,移动客户端查询数据时如果不能在本地移动子集中找到全部数据则发起下载数据同步;移动客户端更新时则发起上传数据同步;同步服务器端更新数据后则向所有相关移动客户端发起下载数据同步。这样几乎总能保证客户端的数据是最新的。 5.提出了先水平划分再垂直划分的查询分解算法,这样少了一次水平合并的过程,节省了时间。 6.为数据引入了定购机制和权限控制,当有更新数据时,可以明确地知道这些数据涉及哪些移动客户,因而可以及时对这些移动客户上的移动子集进行更新。 7.客户端支持Xquery查询。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与移动终端设备的结合已成为新一代通讯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上Web信息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