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临床治疗效果,初步探讨脑梗死后MCI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康复科住院且辨证为肾虚痰阻型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分别是针药联合并用组(简称针药组)、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2例,针刺组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比较,使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和一般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针药组应用地黄饮子水煎剂口服,早晚各250ml,日1剂,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日1次;对照组每日分三次口服艾地苯醌,每次30mg(1片),饭后服用;针刺组应用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以上治疗每6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续2个疗程。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经颅多普勒(TCD)和血脂三项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1.因患者个人因素,针药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最终针药组统计完成41例,对照组41例,针刺组30例。
2.MMSE评分: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MMSE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3.MoCA评分:治疗前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MoCA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4.HAMD17项: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HAMD17项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
5.MBI评分: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MBI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6.TCD检查: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数值和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的Vs、Vd数值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RI、PI数值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
7.血脂:治疗前三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
8.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71.4%,针刺组76.7%,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能有效治疗脑梗死后MCI,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艾地苯醌和单纯针刺治疗,并呈一定时效性。
2.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MCI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血粘度,改善循环有关。
通过观察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临床治疗效果,初步探讨脑梗死后MCI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间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康复科住院且辨证为肾虚痰阻型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分别是针药联合并用组(简称针药组)、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2例,针刺组3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学比较,使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和一般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针药组应用地黄饮子水煎剂口服,早晚各250ml,日1剂,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日1次;对照组每日分三次口服艾地苯醌,每次30mg(1片),饭后服用;针刺组应用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以上治疗每6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续2个疗程。三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北京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经颅多普勒(TCD)和血脂三项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1.因患者个人因素,针药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最终针药组统计完成41例,对照组41例,针刺组30例。
2.MMSE评分: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MMSE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3.MoCA评分:治疗前评分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MoCA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4.HAMD17项: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HAMD17项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下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
5.MBI评分:治疗前评分未发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MBI评分三组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性显著(P<0.05);与1个疗程相比,2个疗程评分有升高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增加,并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6.TCD检查: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数值和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个疗程后,三组患者的Vs、Vd数值均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RI、PI数值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
7.血脂:治疗前三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三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和针刺组,针药组评分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相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
8.临床疗效:治疗2个疗程后,针药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71.4%,针刺组76.7%,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能有效治疗脑梗死后MCI,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艾地苯醌和单纯针刺治疗,并呈一定时效性。
2.地黄饮子联合补肾祛痰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MCI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血粘度,改善循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