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应变应变率成像(Xstrain)技术评估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肱动脉及胫前动脉的应变特点,分析外周动脉应变参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外周动脉应变参数对CHD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134例疑似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行心脏及血管检查,应用台式血压计分别测量被检者肱动脉及胫前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连接心电图,并行右颈动脉、右肱动脉、右胫前动脉Xstrain检查,存储动态图像。对存储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各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CSmax)、最大圆周应变率(CSRmax)。术后将所有患者根据CAG结果,以冠脉管腔内径狭窄程度≥50%为标准,分为CHD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间颈动脉、肱动脉及胫前动脉CSmax、CSRmax的差异。同时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范围及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各动脉CSmax、CSRmax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外周动脉应变参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结果:
1、CHD组患者颈动脉、肱动脉、胫前动脉CSmax、CSRmax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2、颈动脉、肱动脉、胫前动脉CSmax、CSRmax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颈动脉CSmax、CSRmax与Gensini积分呈中度负相关(P<0.01),肱动脉及胫前动脉CSmax、CSRmax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负相关(P<0.01)。
3、颈动脉CSmax、CSRmax对CHD的预测分析显示:颈动脉CSmax预测CHD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674±0.046,P=0.001,AUC95%的可信区间(0.583,0.764),区间内不包括0.5,说明颈动脉CSmax预测CHD的ROC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CSmax=6.33%时,该点的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48.7%,约登指数为0.35,在本研究中,颈动脉CSmax≤6.33%是预测CHD最恰当的临界点。颈动脉CSRmax预测CHD的AUC为0.726±0.043,P<0.001,AUC95%的可信区间(0.642,0.811),区间内不包括0.5,说明颈动脉CSRmax预测CHD的ROC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CSRmax=0.71/s时,该点的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51.3%,约登指数为0.41,在本研究中,颈动脉CSRmax≤0.71/s是预测CHD最恰当的临界点。
4、肱动脉CSmax、CSRmax对CHD的预测分析显示:肱动脉CSmax预测CHD的AUC为0.640±0.048,P=0.006,AUC95%的可信区间(0.546,0.733),区间内不包括0.5,说明肱动脉CSmax预测CHD的ROC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肱动脉CSmax=3.46%时,该点的灵敏度为46.6%,特异度为77.6%,约登指数为0.24,在本研究中,肱动脉CSmax≤3.46%是预测CHD最恰当的临界点。肱动脉CSRmax预测CHD的AUC为0.643±0.047,P=0.005,AUC95%的可信区间(0.550,0.736),区间内不包括0.5,说明肱动脉CSRmax预测CHD的ROC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肱动脉CSRmax=0.44/s时,该点的灵敏度为58.6%,特异度为61.8%,约登指数为0.20,在本研究中,肱动脉CSRmax≤0.44/s是预测CHD最恰当的临界点。
5、胫前动脉CSmax、CSRmax对CHD的预测分析显示:胫前动脉CSmax预测CHD的AUC为0.649±0.048,P=0.003,AUC95%的可信区问(0.556,0.743),区间内不包括0.5,说明胫前动脉CSmax预测CHD的ROC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胫前动脉CSmax=11.83%时,该点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为56.6%,约登指数为0.29,在本研究中,胫前动脉CSmax≤11.83%是预测CHD最恰当的临界点。胫前动脉CSRmax预测CHD的AUC为0.652±0.048,P=0.003,AUC95%的可信区间(0.559,0.745),区间内不包括0.5,说明胫前动脉CSRmax预测CHD的ROC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胫前动脉CSRmax=1.17/s时,该点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为60.5%,约登指数为0.33,在本研究中,胫前动脉CSRmax≤1.17/s是预测CHD最恰当的临界点。
结论:
1、CHD组患者存在着整个动脉系统功能方面的减退。
2、大的弹性动脉应变参数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较肌性动脉高。
3、颈动脉CSRmax是预测CHD的一个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望成为CHD高危人群筛查的无创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