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是最具传染性的性传播病毒之一,迄今为止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4亿。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比这多。截止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预防措施能够完全免疫或防止HSV-2的感染,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HSV-2的感染存在裂解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两种状态,核苷类药物虽然能够减轻裂解性感染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能完全消除病毒或抑制病毒的潜伏;同时,耐药株的出现也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因此,目前HSV-2的感染是无法彻底治愈的,由于潜伏感染的存在,感染患者会周期性地出现疾病症状,我们迫切需要找出作用于其他靶点的抗病毒药物以及针对潜伏感染的治疗策略。离子通道是一类选择性的介导离子透过细胞膜的特殊膜蛋白,参与了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理病理性过程。研究表明,靶向离子通道的化合物可以通过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对抗病毒的入侵。本文中,我们通过对离子通道调节剂化合物库的筛选,发现乐卡地平、贝尼地平和洛美利嗪等电压门控钙通道阻断剂均可以抑制HSV-2的感染,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97、11.52、16.92 μM。在对贝尼地平作用阶段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贝尼地平不会影响HSV-2的进入及入核,其抗病毒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后期。另外,T型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米贝地尔或敲低Cav3.1也会影响HSV-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最后,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贝尼地平通过抑制HDAC3的出核、进而影响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抑制了病毒基因的表达。另外,基于前期白藜芦醇激活潜伏HIV作用的发现,在这里,我们对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筛选,考察了它们对HSV-2感染的影响。我们发现白藜芦醇及三乙酰白藜芦醇均能浓度依赖性的促进HSV-2的复制及子代病毒的释放,并且在工作浓度范围内,两者的细胞毒性均较低。在对白藜芦醇作用阶段的考察中,我们发现白藜芦醇主要在病毒感染的早期起作用,晚期给药对HSV-2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外,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诱导组蛋白的乙酰化及NF-κB的活化从而促进了 HSV-2的复制;同时,抑制CDK9的活性也会影响白藜芦醇对HSV-2感染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为钙通道阻断剂作为抗HSV-2感染的药物以及电压门控钙通道作为抗HSV-2的靶点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时对白藜芦醇促进HSV-2感染的作用及机制的发现也为今后深入理解和研究HSV-2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潜伏病毒的激活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