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居住区室外景观设计—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现代居住区中的邻里交往问题,比如:邻里关系冷漠、居民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现代住区不象传统住区那样充满人情味,论证了现代住区中邻里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华北地区居住区的实际调研,了解居住区中不同人群对环境的使用需求,从行为学、心理学角度,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研究,寻找适宜居民交往的景观设计的组成要素的形式。论文中,通过对传统居住区建设的调查,找到新社区与传统社区的差异,从传统社区建设的形式中得到启发。在论文的结论部分,提出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积极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论文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至第四章。详尽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范围、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研究内容;在明确与论文相关的各个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邻里交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交往空间的要求;最后,通过列举居住区内景观元素,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邻里交往空间——宅旁(间)绿地和庇护性景观,这两个空间在居住区中是居民交往较多的场所。 论文的第二部分即第五章至第七章,通过实际调研,具体分析了华北地区居住区中两个典型的交往空间——宅旁(间)绿地和庇护性景观。这是居民日常交往较多的场所,也是住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以点带面,提出建议——如何建设更有效的促进居民交往的景观设计元素,完善景观设计元素的形式和功能。第七章阐明了传统住区邻里空间体系设计对现代住区环境设计的指导意义。 论文的最后部分第八章,得出结论,即:现代居住区的环境及景观设计应体现交往空间的序列;通过环境及景观设计创造,使居民的交往具有可行性;创造合乎尺寸的交往空间;强化交往空间的场所精神;空间的可控制性可以提高人们参与交往的热情;在共享生活中创造和谐的交往空间;邻里交往空间的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并具有居住区活动吸引力。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