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论的基础研究是教学论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对教学论本身的反思。教学论理论基础的探讨,有助于教学论更好地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学论理论基础的研究决定着教学论学科发展的走向。同时,在哲学相对于其它学科,如心理学被众多教学论研究者冷落的今天,重新理解其哲学基础,深入探讨哲学影响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这对于现实的教学论研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量的文献研究之后,笔者发现,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大致经历了从知识基础的演绎作用到方法论基础的指导作用的历史过程。哲学作为教学论研究的知识基础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由哲学观推演教学观、哲学为教学论研究提供思想启迪,而哲学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也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作为指导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作为思维方式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在论证这一趋势的过程中,笔者引用了历史上的一些教学论研究者的研究作为例证。通过对哲学在教学论研究中的基础作用的梳理与观察,笔者发现,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基础作用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知识基础的演绎作用转变为方法论基础的指导作用。而在方法论基础阶段,我们看到的是其它学科对教学论研究的演绎。哲学对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则体现为一种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事实上,从夸美纽斯以来的教育家的教学论研究一直呈现出这种转变的趋势,然而量变真正产生质变则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从“哲学演绎”研究方法的完全统治到科学精神在教学论研究中发挥作用,哲学的知识基础作用已经开始动摇。然而在50年代以后,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则成为了主要的作用,在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对教学论研究发挥着间接而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趋势的演变,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反基础主义在教学论研究中的作用:它沉重地打击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对绝对真理的幻想,使一种言论的独霸和一种意识形态的横行成为不可能,从而教学论的发展留下了空间;第二是学科独立对教学论自身的影响,而影响教育理论成为独立自我的深层原因是关于教育学与各种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的还原主义思想;第三是形而上与自然科学的博弈结果,这实际上是对“教学论的性质”的一种探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哲学在教学论研究中的作用,使得其发生了从知识基础到方法论基础的一系列转变。这种从知识基础的演绎作用到方法论基础的指导作用的转变,从理论先行到问题先行的指导方式的转变趋势不能被简单地认定为是作用的减弱,事实上,教学论的知识基础的增多并未动摇哲学在教学论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这种变化值得我们欣喜,首先从知识基础的演绎作用到方法论基础的指导作用的转变说明了教学论研究终于摆脱了哲学在思想形成上的绝对桎梏,“从哲学观念到教学观念的转化,不是靠简单的线性逻辑演绎所能实现的,要求哲学直接回答教学特定问题是对哲学的误解”。教学论研究终于在哲学的应用上开始活学活用,不再机械照搬,同时也拥有了从其它学科汲取思想养料的权利和机会;另外,从理论先行到问题先行的指导方式的转变说明了现代教学论正朝着“以问题为中心”的注重学科独立的理想研究方式努力。然而在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必须担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