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确保其良好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并对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其后应用于动物模型做准备。   2、制备rAAV1-EGFP载体。观察其感染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及对m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证实该病毒载体可高效转染mMSCs并获得高效稳定的体外表达,以符合体内实验要求   [方法]   1、冲洗小鼠长骨后,I型胶原酶消化长骨碎片,PBS洗净骨片后完全培养基接种骨片。静置3天,换液去除骨碎片及未贴壁细胞。后每3天换液。细胞融合度达70%-80%胰酶消化,按4×103/cm2密度接种培养。观察mMSCs生长特点、表面特异性标记、多向分化潜能的变化情况。   2、采用PEI转染法将三质粒pTR-EGFP,pXR-1,PXX68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rAAV1-EGFP,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rAAV1-EGFP;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   3、采用不同滴度rAAV1-EGFP感染MSCs,需找合适的感染复数。观察转染后mMSCs生长特点、表面特异性标记、多向分化潜能的变化情况。观察rAAV1-EGFP转染对于m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   1、收集小鼠骨片培养,经传代培养3代以上后细胞呈现为均质性较好的短梭形细胞。细胞汇合80%-90%时G0/G1期细胞百分率83.77%。P3-P6代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CD44、Sca-1,低表达CD45、CD31、CD34;P4代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培养,可分化为成骨及脂肪细胞,证实所培养细胞具备多向分化潜能。   2、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获得高纯度的滴度为1.4×1011vg/ml的rAAV1-EGFP。   3、rAAV1-EGFP感染mMSCs最合适MOI值为105。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1-EGFP感染mMSCs48hGFP.的表达率为97.5%±0.5%。rAAV1-EGFP感染mMSCs后,mMSCs可正常贴壁,生长迅速,形态上无明显改变,其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及多向分化潜能未受明显影响。   [结论]   1、通过骨片法成功分离、培养了正常C57BL/6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进行动物实验。   2、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证实对其对mMSCs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并获得高效稳定的体外表达,rAAV1转染未明显影响mMSCS的生物学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科书等由于其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都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以“教”为主;“嘴巴
有人赞他“戴公桃李满天下”,他笑一笑,说自己只是普通教师;有人称他清史泰斗、史学重镇,他摇摇头,道自己只是一个修史人。他是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著名历史学家。  一个寒冬的清晨,戴老与记者如约坐在位于海淀区苏州街的清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里。办公室不大,几组书柜几占半壁江山,柜中是满满的《清史》稿件。面前的戴老,鹤发寿眉,精神矍铄,他与我们谈文化、谈清史,也谈自己的人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