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铁电涡旋是指在纳米结构中存在的连续的电偶极矩的旋转现象,如果考虑用这些结构来存储数据,那么理论上它们的存储密度比现在的磁盘高几个数量级。我们组的其他同学创造性地利用分辨率优于0.1nm的球差矫正TEM和自主设计的原位样品杆来研究压力下的极化涡旋的演变行为。但是,由于极化的平均长度非常短,直接观察TEM图像中的极化情况以及晶格常数都需要非常好的经验和非常多的精力。所以,用计算机定量化处理这些图像尤其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电涡旋是指在纳米结构中存在的连续的电偶极矩的旋转现象,如果考虑用这些结构来存储数据,那么理论上它们的存储密度比现在的磁盘高几个数量级。我们组的其他同学创造性地利用分辨率优于0.1nm的球差矫正TEM和自主设计的原位样品杆来研究压力下的极化涡旋的演变行为。但是,由于极化的平均长度非常短,直接观察TEM图像中的极化情况以及晶格常数都需要非常好的经验和非常多的精力。所以,用计算机定量化处理这些图像尤其是批量化地处理这些图像就变得十分必要了。由于TEM透镜的缺陷和样品的质量,我们观察到原子亮斑经常不满足高斯分布,其最大值往往不在原子的中心,因此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高斯曲线拟合,才能确定原子的精确位置。本论文就是通过自主设计的算法来完成这些工作的。本论文中的算法使用Python语言编写,基于计算机视觉Open CV库和科学计算Sci Py库,通过“初步识别”到“精确计算位置”两个核心步骤来快速获取原子的精确位置。具体来说,在“初步识别”阶段,我们先通过多种图像增强技术使原子整体变得更加清晰和规整,并使用自适应分割技术把原子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再利用轮廓识别的方法,获得了所有原子的粗略位置。在“精确计算”阶段中,我们根据上述的粗略位置,找到电镜图像原图上的原子区域,再对每个小区域内的像素值进行高斯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然后获得了精确的原子中心位置。在算法的后一部分,我们求解了晶格常数分布和极化矢量分布这两个定量化目标。在立方晶系中,晶格常数是晶格任意一边的长度,但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际算法中取每个原子到四个最近邻同种原子的距离的平均值作为局域的晶格常数。电极化是指物质内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物理现象,在实际算法中,我们常常取四个相邻的阳离子构成的最小正方形作为一个元胞,将元胞内阳离子中心相对阴离子中心的位移作为微观极化矢量。在求解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采用kd树的技术来加速查找相邻的原子。而且,我们还分别对这两个目标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并与一些公认较为准确的算法的结果做了对比,推测了算法的原子位置的拟合精度在0.9个像素点以内。此外,我们还对放大倍数差距很大的一组图像进行批量化处理,算法对于不同的放大倍数的电镜图像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算法是基于“识别”来标定原子的,所以,从本源上,它就对有位错和有晶界的图像有很强的适应性。
其他文献
由于光电方面的应用,半导体纳米材料是近几十年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由于量子限制效应和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材料具有与体材料完全不同的性质。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不同的半导体纳米结构,包括硫化锌(ZnS)纳米颗粒,砷化镓(GaAs)纳米线和氧化锌(ZnO)纳米带的众多应用,如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单光子晶体管和单电子泵浦器件等。我们首先利用化学沉淀技术合成了ZnS纳米颗粒(NPs),并通过扫描电子
本文概述了目前在高温超导薄膜方面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特别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YBa2Cu3O7-δ薄膜和TlBaCaCuO薄膜。利用脉冲激光沉积装置(PLD)研究了在SrTiO3基片上YBa2Cu3O7-δ薄膜的生长机制。 根据两步法的需求,设计了一套能够在许多不同条件下完成铊化处理过程的装置。利用PLD制备了Ba2CaCu2Oy先驱膜(precursor),分析了不同的制备工艺条件对先驱
超快激光可以用来产生和调控拓扑量子材料中的拓扑相变和自旋极化电流。这些光诱导产生的新奇物性源于材料中受到体系对称性保护的线性色散能带结构的简并节点。作为一种同时具有两重和三重简并节点的拓扑半金属,磷化钼(Mo P)是一类非常独特的拓扑半金属体系。我们初步探索了三重简并拓扑半金属晶体Mo P中产生自旋极化电流和奇异的光学响应。设计并搭建了以圆偏振光产生并调控光电流的实验装置。首先采用该装置成功地在拓
基于塞贝克效应或帕尔贴效应,热电器件能实现电能和热能的直接转换。该技术是一种全固态的转换形式,具有体积小、无震动、无污染等优点,在航天器电源、车载冰箱、废热回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可集成的微型热电器件在生物传感与细胞培养、自供电物联网和可穿戴电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它可以实现局部热管理、温度传感和微小温度梯度下的能量收集。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储藏于地表浅层的地热资源(约47%的太
磁性化合物中自旋、轨道和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丰富的物性,如庞磁电阻和各向异性磁电阻等,相关研究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之一。如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层状反铁磁化合物Sr2Ir O4中发现了负磁电阻(MR~-70%)和极高的各向异性磁电阻(AMR~160%),在具有磁晶各向异性的层状磁性化合物Cr SBr中发现了自旋翻转所诱导的负磁电阻(MR~-40%),这与自旋-晶格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和
强太赫兹(Terahertz,THz)源是THz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其中大能量强场THz脉冲源在超快物态调控、新型电子加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超快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强场THz辐射产生途径。与基于加速器的强场THz辐射以及基于非线性晶体的THz源相比,基于激光与固体靶作用的渡越辐射THz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当一束相对论强度激光入射到固体靶表面,激光将在靶前通
超导材料在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铜基超导体是唯一能实现液氮温区应用的高温超导材料,但是大部分铜基超导体含有稀土元素、易挥发元素或有毒元素,其应用空间受到进一步限制。“铜系”铜基超导体Cu Ba2Can-1CunO2n+2+δ(简称Cu12(n-1)n)只含碱土金属和铜元素的氧化物,组分简单、经济安全且环境友好。当n=4时的Cu-1234超导体具有“铜系”中最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
近年来全球能源的短缺引起了人们对热电材料的关注。热电器件对于工业废热的回收再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热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的使用。通常热电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主要与其电导率、热导率和塞贝克系数三个参数相关。然而,材料中三个参数相互制约,限制了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提高材料的热电性能进而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就需要减弱或消除材料中三个参数之间耦合。近来拓扑材料发现证明了电子和声子
化学式为AA?3B4O12的A位有序四重钙钛矿氧化物,因其A?位与B位均可容纳过渡金属离子,从而可产生多种新型磁电相互作用,导致系列新颖物理性质的出现。本文发挥高温高压实验条件在材料合成上不可替代的优势,制备了单相性良好的四重钙钛矿CaFe3Ti4O12及其B位掺杂体系LaFe3(Ti3Fe)O12,系统研究了材料体系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并探索了相关物理机制。主要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如下:(一)利用高
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由于其丰富的晶体结构种类和新奇的物理性质,一直以来都是凝聚态物理及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已知的铜氧化物超导体与铁基超导体都属于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范畴。铜氧化物超导体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由Cu O2超导层与提供载流子的库电层交替堆积而成。而铁基超导体同样具有准二维层状结构,它包含了反萤石型Fe Se/Fe As层。除此之外,过渡金属层状化合物中还包含一些潜在的热电材料,如B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