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与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颅脑外伤尤其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单纯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不够准确,而颅骨穿刺送入光谱监测电极进行监测临床确并不适用。持续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监测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治,已比较成熟,但国内目前开展的仍不多。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大多数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由于其昏迷程度深,早期的临床表现上很难判断预后。而通过颈内静脉逆行置管检测Sjvo2等指标,并且排除患者的体温、血压、是否烦躁、低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等各项指标波动对结果的干扰,能准确的评估患者颅内的氧耗情况,为临床早期判断提供最有力的数据支持。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循环变化的不同时期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等指标进行监测,探讨Sjvo2对此类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判断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关键是在患者伤后的5日以内,本研究通过对其Sjvo2及其相关的指标监测表明,低灌注期即为受伤当日,Sjvo2水平低于正常值,充血期为伤后1-3日,Sjvo2水平高于正常值,脑血管痉挛期为伤后5~16日,Sjvo2基本接近正常值。无论是过高的Sjvo2值还是过低的Sjvo2值都表明预后不良。本实验对进入重症医学科的严重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系统查体以及病情评估之后,进行颈内静脉逆行置管进行采血及穿刺桡动脉留置导管,监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O2),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桡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计算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AVDO2),脑氧摄取(CEO2)。根据患者出院时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存活组再根据3个月以后的格拉斯哥结果(GCS)评分分为重度伤残及轻度伤残,分别对患者不同时期Sjvo2, Pjvo2, SAO2, PAO2, CEO2, AVDO2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及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显示,在受伤当日即低灌注期,死亡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低于存活组,而在充血期和血管痉挛期,死亡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与其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Sjvo2进行的监测与分析,结论如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是早期对严重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的一个较好的指标。早期无论是过高的Sjvo2值还是过低的Sjvo2值都表明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浙江余杭农商银行积极把握新时代脉动,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活力银行”建设,进一步释放潜能,激发动能,提升效能,助推改革发展。$$该行在人才培养上,抓队伍,提素质,努力锻造“农信
报纸
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标本采集前病儿在安静状态下所测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两种监测结果的异同,探索联合观察两种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方便性抽样
利用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对甘肃张掖某煤系高岭土进行湿法改性制备吸附材料,以模拟废水中Cr(VI)去除率为衡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改性剂投加量、
<正>出警现场复杂,很多时候看似一起简单的矛盾纠纷,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不可调和的因素在里面。如果我们的出警恰巧踩到了这个"引爆点",就很容易陷入被动。而如果有单警装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