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一直对社会公平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重大决议:要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习近平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指出: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的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3)“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4)1994年,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明确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虽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但是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过渡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税制改革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十分严重,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主要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现象。税收收入与税源的背离有悖于社会公平,会激化地方政府之间关于税收收入分配的矛盾,难以维持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税收收入与税源严重背离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我国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公平、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我国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本部分阐述了税收收入、税源、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度、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额的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同时,本部分介绍了公共物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税收分配理论、税收竞争理论,为分析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的原因和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介绍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度、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额的计算方法;其次,从总体和区域范围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的情况;最后,分析税收收入与税源的背离对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税收收入流出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从税制设计不完善、增值税的税制特性、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企业跨区域经营四个方面分析了税收收入与税源的背离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外部分国家解决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采取的措施,通过分析美国、德国两个国家解决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的政策措施,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一是完善的法律保障;二是税收协调机制;三是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第六部分针对我国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包括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建立地区间税收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