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不同缝合位置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进行不同位置的修复固定,比较不同固定位置时膝胫股关节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有何不同,进一步研究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最佳的修复缝合术式。  方法:8例人体尸体膝关节,将Tek-scan压力感测片放置于半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使用胫腓骨固定装置维持膝关节在0°位,在1000N压缩载荷下,收集6种条件(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整、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断裂、将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分别缝合至中心点、中心点偏后5mm、中心点偏前5mm、中心点偏外5mm位置)下压力感测片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等数据。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外侧间室,与完整状态相比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断裂后会导致平均接触压力和峰值压力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用四种方法进行缝合固定外侧半月板后根后,均不同程度的减少了平均压力和峰值接触压力,接触面积较根部断裂时有所增加。其中,当缝合位置位于半月板后根部中心点偏外5mm时,其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更接近于完整状态时的膝关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固定点位于根部中心点和中心点偏后5mm进行比较时,平均接触压力影响差别微小,峰值接触压力无统计学差异(P=0.484);接触面积影响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侧间室,平均接触压力、峰值接触压力以及接触面积在各种情况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发生撕裂后会导致膝关节外侧间室的平均接触压力、峰值压力以及接触面积相比正常膝关节发生明显的改变;使用半月板缝合装置对其进行缝合,并将其固定于原根部中心点偏外5mm左右的位置后,会使平均接触压力以及峰值压力下降,接触面积增加,其生物力学功能更加接近完整外侧半月板时的状态。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目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官网的统计,我国关于阴道病的国产检测试剂多达21种,检测项目有pH值、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LET)、唾液酸苷(S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