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纳米材料首次被制备出来,其区别于块体材料的独特性质引起了科学家们强烈的兴趣。随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被发掘出来,它们的各种应用也不断被开发,如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肿瘤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但许多肿瘤在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此外,肿瘤与肿瘤微环境是“种子”与“土壤”的关系,肿瘤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的快速增殖与发展,且会降低许多治疗手段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纳米材料首次被制备出来,其区别于块体材料的独特性质引起了科学家们强烈的兴趣。随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被发掘出来,它们的各种应用也不断被开发,如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肿瘤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但许多肿瘤在早期是可以治愈的,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十分关键;此外,肿瘤与肿瘤微环境是“种子”与“土壤”的关系,肿瘤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的快速增殖与发展,且会降低许多治疗手段的效果。因此开发功能化纳米材料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改善肿瘤微环境进行肿瘤治疗尤为重要。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化纳米材料,并探索了其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改善肿瘤微环境实现肿瘤高效治疗方面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索合成了具有小突起的Ag-Ag Cl纳米立方体(NCs),经叶酸(FA)修饰后用于叶酸受体(FR)过表达癌细胞的特异性和高灵敏检测。在光还原作用下,通过PVP、Na I调控合成了具有小突起的Ag-Ag Cl NCs。Ag-Ag Cl NCs在大约400 nm处存在一个等离子吸收峰,可通过金属增强化学发光大大提高鲁米诺-H2O2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利用化学发光仪检测出信号的变化。因此,经FA修饰后的Ag-Ag Cl NCs可以作为基于化学发光信号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对FR过表达的癌细胞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地检测,检测限能达到100个细胞/m L。在血清样品中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因此,该研究有望成为早期肿瘤临床诊断的有力手段。2.制备了一种在近红外二区(NIR-II)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效应(SPR)的蘑菇状Ag-Ag Cl@Au纳米平台,用于缓解肿瘤缺氧以及光热疗-光动力治疗协同对抗肿瘤。在可见光照射下,通过在Ag-Ag Cl NCs上选择性光沉积Au,合成了具有NIR-II响应的Ag-Ag Cl@Au纳米蘑菇(NMs)。在NIR-II光驱动下,Ag-Ag Cl@Au NMs可以氧化内源性H2O产生O2,缓解肿瘤组织缺氧。同时,O2与传导到Ag Cl导带上的电子发生反应,产生超氧自由基(O2·-),用于光动力治疗。此外,Ag-Ag Cl@Au NMs具有优异的光热效应,可用于光热疗,实现协同治疗肿瘤。因此,本研究为设计NIR-II光驱动分解H2O产生O2和O2·-用于高效、协同治疗深层缺氧肿瘤的纳米制剂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3.设计合成了FA修饰的Au纳米框架(FA-Au NFs)用于放大压力和温度信号,利用便携式压力计和温度计,高灵敏度、高精度地检测癌细胞。通过光还原和刻蚀模板的方法制备了在NIR-II区有优异的光热性能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Au NFs,可以促进NH4HCO3和H2O2分解产生CO2、NH3和O2,协同放大压力信号,并通过便携式压力计在封闭的反应器中识别出压力变化。同时,Au NFs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生成TMB氧化物(ox TMB),ox TMB也具有很好的光热效应,从而与Au NFs协同放大光热信号,可利用便携式温度计读取出温度变化。该策略可用于检测FR过表达的癌细胞。利用压力计和温度计检测癌细胞的检测限分别为6和5个细胞/m L。此外,Au NFs可以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来改善肿瘤缺氧,并对癌症进行光热治疗。这种基于Au NFs放大压力和温度信号的双模式传感平台具有便携式和超灵敏检测癌细胞,以及治疗癌症的潜力。4.开发了温度响应的负载乳酸氧化酶(LOX)和Cu7S4@Fe纳米颗粒(NPs),并被相变材料(PCM)封装的介孔二氧化硅(m Si O2)纳米复合材料(LOX-Cu7S4@Fe-m Si O2@PCM),用于光热疗和消耗乳酸增强化学动力学疗法的肿瘤治疗。通过热注入法合成Cu7S4@Fe NPs,并将其和LOX负载到m Si O2中,然后用PCM(硬脂酸-月桂酸)封装,Cu7S4@Fe NPs具有很好的光热效应,在NIR光照射下,将光转化为热使PCM熔化释放LOX,还可以通过光热疗杀伤肿瘤。此外,在酸性微环境中,Cu7S4@Fe NPs可以通过芬顿反应催化H2O2生成剧毒的羟基自由基(·OH)实现化学动力学疗法杀伤肿瘤。LOX可以消耗肿瘤部位的乳酸,生成H2O2增强化学动力学疗法,还可以改善肿瘤酸性微环境。因此,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与高效兼具的肿瘤治疗的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西北地区处于欧亚地震带边缘,受到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影响。戈壁土在西北地区的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但也存在性质复杂、抗震性能差、变形过大、透水性强等特点。根据高聚物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将其与天然级配的戈壁土以一定的比例拌和形成高聚物胶凝戈壁土,将有效改善戈壁土的力学和抗震性能。本文在综述高聚物加固土的基础上,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聚物加固后的胶凝戈壁土进行了单、双向振动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甲壳类水产经济物种,其生长与蜕壳过程密切相关,养殖在同一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蜕壳增重率不一致,导致商品蟹大小不一,严重影响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养殖过程中中华绒螯蟹蜕壳后增重差异的生物学问题,通过中华绒螯蟹一个完整蜕壳周期的养殖,以获得不同增重率的中华绒螯蟹个体;并以增重率差异显著的两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组学技术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是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受到广泛的关注。养殖动物肠道由于长期经受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成为耐药基因传播扩散过程中的“发生器”和“放大器”,肠道细菌群落由丰富多样的细菌物种组成,为抗生素耐药基因在种内和种间的水平交换提供良好的环境。但遗憾的是,目前对于耐药基因在肠道中的传播扩散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培养获取鸡肠道菌群中的floR耐药菌株,从菌种和菌株水平深入研究floR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是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与紫花苜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抗旱性较强,具有很多抗旱基因资源,是豆科牧草抗逆育种中重要的种质资源,也是紫花苜蓿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新疆气候干旱,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培育耐旱性较强的苜蓿新品种对于推动苜蓿产业发展十分重要。本实验以新疆黄花苜蓿为实验材料,在400 m M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黄花苜蓿幼苗
焉耆盆地是新疆早期盐渍化严重的地区。近20年来随着规模化高效节水和用水方式的转变,盆地内水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盐时空动态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与关键,也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需求。本文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马尔科夫
有机奶生产遵循健康与优质的理念,蛋白质则是保证奶牛提供优质奶品的关键基础。奶牛对蛋白质的利用与转化效率是有限的,现有生产中使用过高的蛋白水平会不仅会造成浪费也会对奶牛产生负担。因此,掌握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不仅可以提效节本,避免环境污染,也更加符合有机养殖的理念。本研究首先对常用有机饲料的营养价值与瘤胃降解规律进行评定,其次研究有机生产中降低日粮粗蛋白(CP)水平对奶牛氮利用、生产性能、血清指标、瘤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全球价值链改变了国家或地区间的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模式,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呈现更快速的经济增长,并开始追赶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及制造业增长,主要得益于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部大开发战略自实施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有所提高,但
报刊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有赖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作为信息报道、政治表达和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工具,报刊也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各项社会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梳理和总结1815—1911年间我国近代报刊业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从出版地在国内外的迁移、出版地在不同类型城市的选址、发行范围的扩张、报刊阅读与文化景观营建、时间观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由于地表水资源稀缺,地下水是维持该区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水源。盆地内绿洲带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严重威胁当地用水安全。前期研究显示,该区分布有高碘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系统地查明该区地下水碘的分布及成因至关重要。本文以塔里木盆地绿洲带为研究区,以绿洲带高碘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补给区、过渡区和蒸发区)、不同含水层
棉花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棉花驯化和选择的过程中,种植地区逐渐向高纬度地区转移,但依然保留着喜温的特性。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易发“倒春寒”现象,使棉花在播种期易遭受低温冷害的胁迫。目前棉花的耐低温机制研究主要停留在耐冷性鉴定、理化指标测定以及开展已知低温响应相关的同源基因家族分析的阶段。对于低温耐受性差异不同的棉花材料之间的系统性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棉花苗期耐低温育种目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