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黄州时期对苏轼人生发展和文学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从个人发展看,贬居黄州后苏轼早年抱有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逐渐消退,超脱旷达的禅宗思想成其主流;从文学创作看,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此时他的作品数量多,质量高。苏轼的黄州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高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等经典篇章均被选入多个版本中学语文教材。由于黄州对苏轼意义突出,前人对其多有研究,但多是围绕他的思想变化、文学创作、教学价值等某一方面或两两比较来研究。本文正是着眼于此,力图把苏轼居黄期间的思想、创作和教学融为一体进行探讨。文章首先从“死里逃生,喜出望外”、“人物皆非,悲从中来”、“破茧成蝶,旷达不羁”三个层面厘清苏轼黄州时期的精神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其次从文学文本意义和道德情感意义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一下苏轼居黄期间的人格精神及经典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文学文本意义从引领豪放派词曲创作、倡导个性化散文创作两个角度探讨;道德情感意义从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不计得失的处世态度、经世济民的责任关怀三个方面说明。最后在前两章论述基础上倡导用知人论世法、文本借鉴法、意象分析法等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理解苏轼黄州期间的作品,并列举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说明,从而把苏轼黄州期间的思想、创作及教学放到一个整体中来论述,使三者互相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