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效应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渔共作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实现稻、渔互利共生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稻渔共作的试验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见壤土上水稻及养殖生物的生长及繁殖产量的性状、养殖水体的理化性状及种养技术方面,而对于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条件下水稻的生理发育特性、养分特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鲜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的实际效应,进一步阐明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对水稻生长的直接影响,以期为低洼盐碱地区水稻安全优质高产栽培及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宁夏引黄灌区贺兰县常信乡兰丰村和银川市西夏区军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进行,从稻渔共作模式与常规稻作模式下盐碱地区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特性、养分特征、产量品质、土壤特性、生态效应几方面以及对两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相较于常规稻作,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水稻的株高、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77%~6.76%、1.86%~21.48%,共作水稻功能叶的叶面积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均大于常规稻作。2、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对各生育时期水稻的生理特性产生一定影响。1)共作条件下,水稻的光合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明显提升,表现为在水稻苗期-齐穗期,共作条件下水稻叶片的主要光合能力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SPAD值多数显著高于常规稻作,分别增加 0.82%~12.73%、2.16%~12.51%、1.32%~45.42%、1.72%~11.76%、3.43%~12.88%,叶片的荧光参数值(F0、Fm、Fv/Fm、Fv/F0、PI)均高于常规稻作,但差异不显著;2)稻渔共作条件增强了低洼盐碱地区水稻的抗逆性,使得水稻叶片的渗透调节保护物质、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发生变化,表现为共作水稻叶片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较常规稻作在苗期-齐穗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高了 5.09%~39.14%、4.55%~37.78%、6.59%~31.95%、1.43%~10.70%,叶片的 Pro(脯氨酸)含量、MDA(丙二醛)含量较常规稻作分别降低6.95%~32.56%、2.04%~24.84%。3、稻渔共作有利于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在拔节-乳熟期,共作水稻植株地上部的N、P、K累积吸收量多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稻作,分别增加了 57.51%~80.83%、41.16%~55.26%、8.5%~25.02%。4、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模式有利于土壤环境的改善。与常规稻作相比,稻渔共作降低了盐碱土壤的pH,显著提高了各生育阶段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氨氮、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共作水稻土壤的pH较常规稻作降低了 0.47%~2.63%,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 8.14%~15.42%、3.31%~10.47%、1.90%~16.34%、3.65%~17.83%、5.19%~21.10%、2.39%~14.76%。5、低洼盐碱地区稻渔共作有利于稻谷产量的增加和稻米品质的改善。1)稻渔共作水稻的穗数与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稻作,分别提高了 14.36%~16.72%、3.78%~6.21%,穗粒数与常规稻作相比无明显差异;2)共作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干物重、光合参数Pn、Gs等与水稻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多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3)共作水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有关的物理特性较常规稻作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稻渔共作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食味值、胶稠度较常规稻作分别显著提高了 1.30%~2.91%、3.12%~3.55%、3.52%~4.69%、10.14%~14.09%、6.25%~16.86%、5.29%~11.24%、2.42%~4.78%,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较常规稻作分别降低了 9.32%~16.14%、8.94%~16.14%、3.31%~3.69%。6、低洼盐碱地稻渔共作系统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生态效应较好。共作水稻较常规稻作相比,其能流、物流、价值流产投比均有所增加,经济利润增加了 34.85%~61.94%,生产力水平较高,同时减少了系统中的化肥农药施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液(HLLW)含有残存的U、Pu,次锕系元素以及长寿命裂变产物等。分离嬗变技术可减小HLLW的体积,并且减少HLLW地质处置负担和长期风险。在分离嬗变技术中,关键技术是分离,双酰胺荚醚类萃取剂是国际上提出的可能用于高放废液中镧锕系元素分离的代表性萃取剂之一。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不对称酰胺荚醚弥补了对称荚醚中长碳链带来的空间位阻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短碳链所引起的水溶现象,具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是DNA修复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主要负责细胞DNA复制时因聚合酶加入错误碱基或受内外因素影响引起的错配的修复,这一修复途径在细菌、真核生物中
学位
学位
缅甸37神传说是缅甸37神信仰文化的文本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37神传说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是公元四世纪前;中期阶段是蒲甘王朝至阿瓦王朝;后期阶段是阿瓦王朝至东吁王朝。从东吁王朝开始,37神传说作为一个整体发展至今。37神传说中涉及37尊神灵的形象和事迹,部分传说有多个异文版本。37神传说的内容中主要有自然意象、元素意象、对称意象以及动物意象这四类原型意象,叙事上包括“进化与重生”、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其研究对象涵盖发、输、变、配、用和调度等各环节,通过不断研发和应用新型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信息的智能交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近代哲学,形而上学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形而上学追求着普遍性、探索永恒的实体,哈贝马斯称之为意识哲学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传统不仅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矛盾和危机,而且随着生命哲学、科学思维、语言哲学的兴起与发展,也不断遭受后形而上学思想的挑战。形而上学的危机、后形而上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为哈贝马斯的哲学观和哲学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背景。本文重点考察了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哲学观的思想定
电力负荷预测,有助于电力部门合理安排电能生产计划,帮助电力部门规划电网发展。但是,在部分欠发达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基本要靠经验评估,预测手段少,预测方法不科学,使得预测结果不太理想,给电力工作造成巨大障碍,不太适应于地区各类发展计划的需求。为弥补该类地区负荷预测手段的不足,论文立足于实际生产环境,搜集了大量电力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历史负荷数据,通过研究大量文献,对电力线路短期负荷预测的各种算法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