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在较大试验工况范围内对1.0 mm、1.6mm和2.0 mm三种小通道中的相变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流动特性方面,对单相流动和两相流动的平均压降特性进行了研究,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角度对瞬态压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流型分布与两相流动频率域瞬态特性的强相关关系。其中,泡状流的特征频率为中频信号,这与气泡的核化和生长过程相关;间歇流的特征频率为中频叠加高频信号,其中中频信号与气泡的核化和生长相关,高频信号与气泡的合并和碰撞过程相关;环状流的特征频率为低振幅的低频信号,这与环状流的薄液膜出现局部蒸干有关;而蒸干区的特征频率为高振幅的低频信号,这与蒸干区的液体周期性的回流和再润有关。在传热特性方面,研究了干度、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和管径对沸腾曲线和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发现沸腾曲线主要由单相传热区、核态沸腾主导区和强制对流蒸发主导区组成,定义了用于识别核态沸腾主导区和强制对流蒸发主导区的主导机理转换点。发现了流型分布与局部传热系数的强相关关系。采用VOF方法对1.0 mm通道中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不同热流密度对相变传热过程的影响。重点对气泡的合并过程和气泡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流场分析,发现了气泡周围的回流区和不同程度的涡结构,认为气液相界面的动量交换与涡结构的产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