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往研究者对自我关注的研究主要基于状态性特征,而较少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探索。在我国集体主义文化中,对他人的关注与关怀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已成为个体较为稳定的人格特质。那么,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是否可以作为特质来研究,以及其作为特质是何涵义、具体的内部结构如何,这将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从状态论的角度来说,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是注意的不同指向,是一种相对立的关系,那么从特质角度来理解的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这两个构念对于决策行为——建议采纳的预测作用如何,这将是本文所探讨的另一个重点。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部分:(1)文献综述,通过对过往相关、相近概念与研究的回顾,从人格特质的角度阐述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的存在,并尝试理解与分析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的内涵与结构。(2)研究一,结合文献综述中自上而下地对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的理解,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得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特质的具体体现,并通过问卷测量(379份数据),借助SPSS、Mplus等软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确定自我关注人格、他人关注的内涵、结构维度和具体题项,初步验证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特质是两个独立的构念。(3)研究二,运用诺莫网络技术,选择并搭建包含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诺莫网络,通过对282名调查对象的三阶段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模型检验,证实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特质在前因与结果变量上存在差异,再次验证了两者是相互独立的构念,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自我关注特质是指主我稳定地、一贯性地对客我的关注。重视自我的存在并关心自己如何存在,对自我有较积极的态度,持续性地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进行管理,关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自我关注由自我存在、积极自我、自我管理三个维度构成。正式问卷共12题,每个维度各4题。(2)他人关注特质是指稳定、一贯性地对他人的关注。以对他人存在的认知为前提,认为他人的存在是重要的,并经常性地参照或学习他人、进行人际互动等,关注现实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差距。他人关注由他人存在、认可他人、交互行为三维度构成。正式问卷共12题,他人存在4题,认可他人5题,交互行为3题。(3)特质性自我关注与他人关注是两个独立的构念。(4)在前因变量中,自我关注与独立型自我建构密切相关,较强的责任心使个体更关注自我,较高的神经质特征也会使个体集中于自我。并且,社会阶层越高者越容易形成自我关注的人格特质。而他人关注则与依存型自我建构密切关联,较高的共情能力、较低的核心自我评价、外向、友善的人格特征使个体更容易具有他人关注的特质,而较高的神经质特性也会使个体过度在意他人。(5)在结果变量中,高水平他人关注的个体更容易采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