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3+/Tm3+/Yb3+等离子掺杂氟氧化物玻璃及硅酸盐玻璃的荧光特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稀土荧光材料在固体激光器、传感器、太阳电池、光存储、光学探测器和三维立体演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稀土荧光材料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同时稀土离子掺杂的基质材料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了Ho3+/Yb3+,Tm3+/Yb3+,Ho3+/Tm3+/Yb3+掺杂NaYF4玻璃陶瓷的上转换荧光特性和发光机制及Ho3+/Yb3+掺杂硅酸盐的上转换荧光特性,通过改变稀土离子浓度和泵浦光功率等参数,观测到了白光发射。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   首先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Ho3+/Yb3+,Tm3+/Yb3+,Ho3+/Tm3+/Yb3+掺杂NaYF4玻璃陶瓷和Ho3+/Yb3+掺杂硅酸盐玻璃陶瓷。利用XRD表征玻璃中微晶的存在。在980nm的红外泵浦光的激发下,观测了稀土离子Ho3+、Tm3+的荧光光谱。其中,观测到绿光发光中心在520nm~580nm来自Ho3+的SF4/5S2→5I8的跃迁绿光衍射分有明显的Stark劈裂,626nm-680nmnm的红光部分来自Ho3+的5F5→5I8的辐射跃迁,蓝光是由于Tm3+离子1G4→3H6跃迁中心波长475nm,红光是部分由Tm3+离子1G4→3H4跃迁中心波长651nm,红外光是Tm3+由3H4→3H6跃迁中心波长790nm。通过荧光光谱和泵浦光激发功率关系及稀土离子的能级图解释了Ho3+/Tm3+/Yb3+共掺杂NaYF4玻璃陶瓷的上转换发光机制,其中蓝光上转换荧光主要是三光子过程,绿光和红光及红外光上转换荧光主要是双光子过程。另外通过改变稀土离子浓度和泵浦光功率等参数,最终实现白光发射。同时还制备了Ho3+/Yb3+共掺杂的硅酸盐玻璃陶瓷,通过对荧光光谱的观测得出Li+稀土离子Ho3+具有荧光增强的作用。   最后利用Judd-Oflet计算了Ho3+在NaYF4玻璃陶瓷中的J-O强度参数Ωλ。解释了Yb3+与Li+对稀土里子的荧光增强作用与实验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管线运输由于其经济、安全、高效逐渐成为油气运输的首选方式。国外深海管线运输自1954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建立的第一条海底管道以来飞速发展,国内管线钢起步较晚。全长261 km
石墨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MoS_2是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新型二维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这增大了与气体分子的接触面积,使其在气体传感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基于MoS_2的气敏器件中所采用的MoS_2大都是采用机械或化学剥离法制备得到,所得MoS_2薄膜面积小、层数不确定并且重复性差,也不利于气敏器件的大规模生产,同时MoS_2的气敏性能出现饱和的现
我们应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3态手征Potts模型在二维晶格(矩形和三角晶格)以及三维晶格(pyrochlore和hyperkagome晶格)上的相图及基态自旋位形。   研究表明矩形晶格上的3态
描述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非常成功地解释目前几乎所有粒子物理领域的实验,它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但该模型本身存在诸多问题,CP破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