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诱导解除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休眠过程中茎部形成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urus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维管形成层组织是木本植物区别于其它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主要特征,木本植物之所以粗壮高大是因为其茎部存在可以不断分化成新的木质部以及韧皮部的形成层组织。休眠是一种植物体或其器官在某一时期生长和代谢暂停活动的生理现象,树木可以通过休眠这一重要的机制来适应季节的变化。然而,我们对休眠的维持和解除的生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由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杨树作为林木的模式物种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杨树形成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和LC-MS/MS技术联合使用的方法对低温及光周期诱导的杨树形成层在休眠与休眠解除之间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组学海量的数据以及组成的代谢网络更好地了解树木休眠维持和解除的调控机制,为林木育种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半薄切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休眠期,形成层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层数减少,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储藏物质;而当休眠解除恢复到活动期时,形成层细胞体积变大,层数增加,细胞内的储藏物质逐渐消失。iTRAQ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杨树形成层中共鉴定到3789个差异蛋白,其中有2298个蛋白在休眠期到活动期发生显著地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鉴定到的差异蛋白参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植物激素、抗逆与氧化还原、细胞壁和次生代谢等代谢途径。其中,在休眠维持和解除的过程中,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质变化显著;在低温诱导到休眠解除的过程中,与植物激素相关的蛋白质变化显著;同时,在由休眠期到活动期过渡的过程中,参与次生代谢以及细胞壁代谢的蛋白质也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表明,脂质代谢相关的蛋白在生理休眠和被动休眠期解除阶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蛋白,变化主要发生在被动休眠期解除阶段。这两类提供能量的物质在变化趋势上大体相同,但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上又存在着各自的变化过程,说明在这两类代谢途径其作用的重点可能不同。利用QRT-PCR对一组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显著的蛋白进行了基因表达水平上的验证,对iTRAQ得到的蛋白质组学的结果进行确认。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更进一步的验证了休眠解除过程中能量代谢物质,包括糖,淀粉,脂类的变化趋势,从不同方面肯定了蛋白质组学的结果。所有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休眠解除这一生理学过程,并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其他文献
患者35岁,孕4产1,无不良妊娠史。此次主因“停经7个多月,B超发现一胎羊水过多1天”于2017年7月7日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此次自然妊娠,停经50天查B超示“宫内早孕,见胚芽长6mm”,
囊袋缩窄综合征(capsule contraction syndrome CCS)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少见的并发症。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植入蔡司603P人工晶体患者,均在术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是拥有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本研究开展了基于林分状态的经营试验设计与经营优化研究。以R语言为载体,实现了以计算机优化为手段的林分经营试验
目的:分析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自然流产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孕妇89例和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3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关于《文心雕龙·风骨》篇的研究,历来争议很大,究其原因,除客观上“风骨”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之外,主观上,研究者们在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未形成统一立场,也是造成这种纷争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便欲在总结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风骨》篇研究的方法和原则。在文章中,笔者通过对于前人研究方法的总结,提出了“整体文学思想倾向及范畴体系证据”、“考据学证据”、“现实文章写作证据”三者相结合的“三重证据法”。笔者以为,要想
广州市华南路朝阳特大桥桩基础位于岩溶发育区,由于两度跨越京广铁路,桩基溶洞处理不好将给铁路运营造成安全隐患。结合本桥桩基溶洞地质条件,介绍了桩基溶洞处理原则和施工时出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成为国内航空运输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应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改进民航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进而实我国民航
河北省北部处于首都的上游,既是北京的沙源地,又是风沙的必经通道,在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河北省营造了大量的人工固沙林。为了掌握河北省北部人工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