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乌鲁木齐民汉合校个案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维、汉、哈、蒙、柯、回等十三个民族世居地区。自2004年起,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双语水平,自治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做出了大力推行民汉合校的重大决策。自此,全疆各地开始了大范围民汉合校的行动。少数民族师生和汉族师生由以往相对单一的文化校园环境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校园环境。由此种种疑问:不同民族师生在合校后如何看待“他”文化?在交往过程中人们怎样处理文化差异并看待对方文化?各族师生在与“他”文化群体的交往中,心态、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响人们交流的因素是什么?   在乌鲁木齐市区和周边三所民汉合校内,本课题依据田野调查方法,采取参与式观察及深入访谈等方式,广泛搜集维汉师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资料。采用民族志写作手法,详细描写了民汉合校内,“民考汉”维吾尔学生以及“民考民”维吾尔学生与汉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叙述了维吾尔教师和汉族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景象。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运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教育人类学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得出:民汉合校内,维汉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具有广泛性、表面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等多种特征;维汉教师的交往特点具有广泛性、表面性、不平衡性和复杂性。维汉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个性和生活习俗差异等方面,原因是制度、语言、宗教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维汉教师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浅层因素是双方经济利益的争夺,深层因素则是双方在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最后指出,民汉合校的实施,促进了维汉师生的交往,对增进维汉师生情感认同,引导双方积极地跨文化交际行为具有实际意义。在双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交际障碍只是暂时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际障碍将会随之减少。   民汉合校中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认识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多元文化并存和发展的特点、各个民族人们跨文化交际出现的新的特征,从而丰富民族学人类学关于族际交往的认识和理论,有着一定的意义。同时,此课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新时期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如何判断并改进多元文化地区族群关系提供一定的民族志资料和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从油污土壤中分离得到可脱除二苯并噻吩(DBT)的红串红球菌菌株(Rhodococcus erythropolis)YZ-1,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分析了YZ-1降解DBT的代谢产物,气相色谱(GC)分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些年,国内外狩猎者在中国国际狩猎、狩猎活动的开展,使得国际上的狩猎爱好者的目光由非洲逐渐转向中国,从而促使我国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