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完整性、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及转移情况;并将术后创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钛夹“荷包”缝合法与双臂钳联合套扎器“套扎”缝合法两种不同缝合方式,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数据,评估EFR在临床工作应用的可行性及两种不同缝合方式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院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65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花费、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并按照创面缝合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1例患者,术后创面予以单钳道内镜下双臂钳联合套扎器“套扎”缝合,而对照组共34例患者,术后创面予以单钳道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钛夹“荷包”缝合;将两组的手术时间、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迟发性穿孔等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共有65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有22例,女性43例;年龄27岁-76岁;肿瘤位于胃底32例,胃体21例,胃窦1 2例;肿瘤大小0.6cm-5.0cm。术后病理回报胃肠道间质瘤的45例,平滑肌瘤9例,异位胰腺6例,脂肪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切除率达100%,术后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0例,术后感染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平均住院天数为9.13±0.42d,平均住院花费为22361.20±2862.46元。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术后感染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随访期间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EFR可以安全而有效地将胃黏膜下肿瘤切除,且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法与双臂钳联合套扎器“套扎”缝合法,两种不同缝合创面方法均可在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中应用。EFR作为一种新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