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完整性、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及转移情况;并将术后创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钛夹“荷包”缝合法与双臂钳联合套扎器“套扎”缝合法两种不同缝合方式,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临床数据,评估EFR在临床工作应用的可行性及两种不同缝合方式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2月在院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65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花费、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并按照创面缝合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31例患者,术后创面予以单钳道内镜下双臂钳联合套扎器“套扎”缝合,而对照组共34例患者,术后创面予以单钳道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钛夹“荷包”缝合;将两组的手术时间、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迟发性穿孔等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共有65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有22例,女性43例;年龄27岁-76岁;肿瘤位于胃底32例,胃体21例,胃窦1 2例;肿瘤大小0.6cm-5.0cm。术后病理回报胃肠道间质瘤的45例,平滑肌瘤9例,异位胰腺6例,脂肪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切除率达100%,术后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0例,术后感染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平均住院天数为9.13±0.42d,平均住院花费为22361.20±2862.46元。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术后感染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随访期间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EFR可以安全而有效地将胃黏膜下肿瘤切除,且尼龙绳联合钛夹“荷包”缝合法与双臂钳联合套扎器“套扎”缝合法,两种不同缝合创面方法均可在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中应用。EFR作为一种新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其他文献
心流是个体对某一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的一种情绪体验或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心流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资源专注于理解加工材料,注意力十分集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最重要的是,当学生经历过心流体验后,为了再次感受到这种良好的感觉,会主动卷入类似的学习活动中,即对学习产生内部动机。大多数研究通过学习游戏的教学设计引发心流,但由于学习游戏中游戏比重过多,针对游戏产生的心流构成学习的外部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小组讨论中使用actually实现了包括解释、弱化面子威胁、延迟话语、加强语气、转换话题和纠正在内的六种语用功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
复杂网络理论将现实中的复杂性问题进行抽象化表示,使研究现实中事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成为可能。也是因此,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在信息传播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同时,科技的
一、工作面概况1021-2工作面位于唐山开滦林西矿业有限公司十一水平10采区东翼12#煤层,切眼长度85m,上风长度1240m,下运长度1290m。采面安装ZY3200-13/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MG
1999年5月至2002年7月,在全国的15个省(区),对大鸨的分布、数量、重要栖息地状况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在吉林镇赉北大岗区域进行了大鸨繁殖种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9例低危MDS患者均为难治性贫血(RA),分为两组,A组使用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B组除该
目的:研究CDC6、CDK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进一步寻找宫颈癌诊断的新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