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散模型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安全保障系统中,但是人脸识别系统极易受到伪造人脸的攻击,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的防范人脸攻击,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人脸识别和人脸验证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人脸活体检测旨在判断系统获取的人脸图像是否来自于活体的合法用户。由于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兴起,人脸资料的获取十分简便,而且伪造人脸的欺骗手段种类繁多,伪造的图像精度也逐渐提高,越来越逼真。因此,人脸活体检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主要从边缘增强和特征提取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提取活体和非活体人脸图像的本质特征,有效判定图像中人脸的活体性,应对多样化的人脸识别攻击方式。本文提出了基于扩散-核矩阵模型(Diffusion-based Kernel Matrix Model,简称DKMM)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利用DKMM从人脸图像中提取DK特征(Diffusion Kernel feature),使用DK特征对图像中人脸的活体性进行判断。由于活体和非活体人脸图像在图像质量方面存在差异,使用各向异性扩散(anisotropic diffusion),通过对图像的边缘区域进行增强,对非边缘区域进行模糊处理,在保留人脸图像边缘信息的同时增大活体与非活体人脸图像间的差异。为了更好的描述人脸图像活体性的差异,从经过扩散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DK特征,该特征可以表达连续人脸图像序列的内在关联性,体现图像序列在时间维度的非线性关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复杂的条件下有效抵挡多种伪造人脸的攻击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扩散模型的多特征融合人脸活体检测方法,从经过扩散处理的人脸图像中分别提取DK特征和深度特征(deep feature)。DK特征对连续人脸图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非线性描述,在时间维度对人脸图像序列进行表达;深度特征由经过预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取得到,可以表达图像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体现人脸图像内部更加抽象的隐性信息。为了提高人脸图像特征的有效性,利用多核学习的方法将提取的DK特征和深度特征进行融合,得到最佳的组合方式及相应权值。两种特征相辅相成,融合后的特征更具判别性,为人脸图像的活体判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够有效地判别图像中人脸的活体性,抵抗伪造人脸攻击。本文提出了基于人脸多区域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将人脸划分为左眼,右眼,鼻子,左脸颊,右脸颊,嘴六个区域,利用扩散模型分别对每个区域进行边缘增强处理,提取每个区域基于相邻LBP同现关系的特征。该特征可以充分体现人脸各区域的局部特性,能够表达LBP特征在空间维度的关系。为了充分发挥人脸不同区域的特性,利用多核学习的方法将六个区域的特征进行融合,着重考虑对人脸活体判定影响大的区域。实验表明,该方法利用人脸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提取相应的特征,发挥多区域特征融合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判定图像中人脸的活体性,抵抗伪造人脸的攻击。
其他文献
载荷控制阀在地铁车辆制动系统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地铁列车在运行期间,车辆载重会因旅客上下车数量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障旅客乘坐舒适度,车辆设计时应确保车辆制动调速过程中,每辆车的制动率基本一致。实际上,车辆制造时,每辆车的制动力设计值是相同的,尤其是紧急制动。这就会造成载荷轻的车辆发生车轮擦伤故障或载荷重的车辆发生紧急制动力不足现象。为了使每辆车的紧急制动率保持一致,载荷控制阀则可根据空气弹簧压力
内分泌干扰物残留于水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潜在威胁人类健康。然而,传统的物理法和生物法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因此,如何高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将Fe_3O_4负载于改性后的海泡石黏土表面,制得磁改性海泡石催化剂,催化过硫酸钾(K_2S_2O_8,PDS)降解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和阿特拉津(ATZ)。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文以H-Bahn车辆改进型转向架为研究对象,主要完成其总体设计以及有限元分析,并在最恶劣超常工况下,对构架结构分别采用不同结构优化方法,从不同角度经过多次优化调整得到构架结构最优解。最后对优化后构架静强度、疲劳强度以及优化前后构架模态进行分析。本文研究重点和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计并分析了H-Bahn车辆改进型的转向架以及其结构组成,分析得到构架超常工况和正常运营工况下所受载荷,设置边界条件
近年来,在高校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危险品仓库以及室外场所等时常发生爆炸、失火、毒气泄漏等重大事故,对工作人员及周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并造成了国家财产的巨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逐渐呈高速发展趋势,悬挂式轨道具有造价低、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且容易检查和维修养护的优点。作为车辆在基本运输中保证其安全的核心指标而言,悬挂式单轨车辆在系统操作模式、制动要求设置方面均自身的优势。因此研究悬挂式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为今后的车辆运行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2M1T三模块编组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组成架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悬挂式轨
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关键过程中,这也使得铁道车辆企业对车辆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货运列车车辆拉铆钉装配工艺中,最常见的方法还是依靠人工目测的方式来完成对铆接数量、位置及质量的检测。这种方法几乎完全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技术,因此不仅作业效率低下,也不能保证每个铆钉都达到铆接合格的标准,会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如何保证在铆接时不仅可以检测铆接质量是否合格,以及识别出
齿轮传动系统在高速列车运行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齿轮传动系统发生破坏会对高速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在我国高速列车实际运维中,存在轮对失圆现象。轮对失圆产生后,轮轨作用力将会增大,部件的振动将会加剧,列车运行性能也会恶化。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部件大多安装在弹簧悬挂系统之下,外界激励不经过弹簧悬挂系统衰减能量,直接作用于齿轮传动系统部件。则轮对失圆产生后,失圆激励无疑会对齿轮传动系统产生明显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对铁路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作为铁路专用的通信系统,GSM-R由于使用频段特殊,除了系统自身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其它通信设备的干扰。本文着重研究利用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实现GSM-R系统的干扰抑制,并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搭建自适应天线阵列系统进行验证。论文首先分析了GSM-R系统中常见的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介绍了多天线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加快,地铁线网的逐渐加密,地铁线路规划越发复杂,多条地铁线路近距离并行或交叠运行情况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以及环境振动响应的分布规律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而环境振动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研究多孔交叠隧道对周边环境振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多孔交叠隧道下地铁运行引起周边环境振动影响的问题,首先对某安置房地块项目进行调研,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轨道-多
视频中的事件识别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用户视频通常在无约束条件下拍摄得到,受到摄像机抖动、背景混乱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内容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