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农村居民的人情支出为研究对象,利用CHNS中2000-2006年9个省份的微观数据,采取截取回归方法构建了关于农村居民攀比动机、收入差距、家庭收入的人情支出模型。在控制了收入、年份、省份以及户主人口学特征之后得出如下的结论:第一,寻求社会地位并博取“面子”的攀比动机对于人情支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村落的平均人情支出每提高1%,人情支出将增加约0.60%。第二,攀比动机对人情支出的促进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降低。村落的平均人情支出每提高1%,低收入家庭的人情支出将增加0.61%;高收入家庭将增加0.57%。第三,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人情支出的攀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仅仅对于低收入群体有效。第四,社会整体收入差距越大,攀比动机对于人情支出的推动作用越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缓解人情支出的攀升是有利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仅仅通过流动性约束对低收入群体的攀比动机具有抑制作用。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收入差距的扩大并没有发挥出抑制攀比的作用。 实证分析为中国近年来人情支出节节攀升提供了一个微观层次的解释: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和博取“面子”,社会成员相互攀比人情支出,导致人情支出等地位性寻求支出呈现出频率高且金额大的特点。这是由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个人社会经济地位悬殊,人们试图通过攀比人情支出来塑造地位和寻求身份,以期获得阶层的塑造和社会的认同。加之中国人做事讲究“脸面”,社会地位又与“面子”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个体通过攀比各自的人情支出以博取更多“面子”的心理动机也成为地位性寻求支出不断提高的幕后推手。因此,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于遏制攀比之风、促进人情支出的理性回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