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高技术领域的标准竞争以及国际贸易中日益增多的以标准为载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表明技术标准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争夺市场,形成其综合优势的核心战略。中国作为众多工业品和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大国,理应是潜在的标准大国,但因起步较晚、标准战略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中国在国际标准竞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要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大市场所具有的需求方市场势力,制定基于需求方导向的中国标准战略。论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共分八章,第1章为导论,第2章、第3章为文献及理论研究,主要对需求理论、市场势力理论、需求管理策略等相关理论进行拓展,分析需求方市场势力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需求方导向标准战略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第4章运用需求方市场势力理论对中国与发达国家标准战略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中国需求方导向标准战略,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第5章、第6章为实证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构建需求方市场势力的指标体系,选取商品进口额、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口总数等指标来替代广化型、深化型、潜力型三种需求方市场势力,测定中国的相对和绝对需求方市场势力;二是对中国需求方市场势力与标准演进的关系做实证研究,建立包括中国绝对需求方市场势力、整体经济规模、标准数量等变量的VAR模型,测度中国绝对需求方市场势力与标准演进的关系;利用中国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之间1984-2007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中国相对需求方市场势力与标准演进的关系;三是运用Knetter(1989)的模型,构建需求方市场势力的微观计量模型,对中国TD-CDMA标准的需求方市场势力进行案例分析。第7章根据理论及实证分析,提出中国需求方导向标准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第8章为研究结论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主要结论有:(1)在标准竞争中,存在着与供给方市场势力相制衡的需求方市场势力,需求方市场势力是标准的内生因素。(2)需求演进会形成广化型、深化型和潜力型需求方市场势力。但需求方市场势力具有分散性、隐含性、潜在性,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市场势力,需求方市场势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需求方联合与整合程度。(3)需求方市场势力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需求方网络经济、偏向消费、需求贴现、价值链提升和直接经济“五大效应”;标准竞争的关键是控制市场的用户基数及争夺潜在的需求者。(4)中国的绝对需求方市场势力处于较低水平,但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对需求方市场势力有一定优势,并在不断增强;目前国家标准对中国绝对需求方市场势力并没有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中国相对需求方市场势力的数量程度也不强。(5)与发达国家供给方市场势力主导的标准战略不同,中国标准战略的重要支点是需求方市场势力,应有效地将需求方市场势力转化为标准势力,实施需求方导向的标准战略;其可行性主要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广化型、潜力型和“准深化型”的需求方市场势力,及其联合和整合的巨大潜力。(6)中国TD-SCDMA标准在3G标准竞争中具有一定的广化型、潜力型、准深化型需求方市场势力,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升了中国从美国进口手机的议价能力。(7)中国需求方导向标准战略的实施路径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主要是完善标准体系、重视需求方资源、引入需求方管理、组建标准技术联盟、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共性标准的联合研发,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竞争。主要创新点:(1)提出需求方市场势力概念并进行理论界定,较全面地分析了需求方市场势力的类型、特征、作用机理,研究了需求方市场势力与标准竞争的基础理论。(2)研究视角创新。针对现有理论在分析标准竞争时存在的需求方缺位,选取需求方市场势力这一新的视角,研究需求方导向的中国标准战略选择。(3)构建了需求方市场势力的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的绝对和相对需求方市场势力,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方市场势力与中国标准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