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杭州市城区儿童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调查及纵向回溯的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8所幼儿园儿童655名,进行体格测量,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对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杭州市城区儿童的消瘦率为3.27%,低体重率为1.09%,生长迟缓率为0.62%,肥胖率为9.03%。母乳喂养是儿童的主要喂养方式,41.7%的儿童出生后前4月采用纯母乳喂养;55.3%的儿童主要由父母照看;母亲的喂养知识最主要来源为书本及网络,占54.4%,仅58.6%的家长对进食观点有正确的认识;儿童进食频率最高的食物依次是米饭、蛋类、蔬菜和水果;仅55.5%的儿童表现为不挑食或偶尔挑食;97.5%的儿童除正餐外还进食各类零食,其中62.0%的儿童主要以水果为主;66.4%的儿童可以做到在固定的位置上进餐,不随便离席,但边看电视边用餐及边玩边吃的行为较为普遍。52.4%的儿童在幼儿园里进餐比在家里表现好,有18.1%的儿童经常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餐厅进餐。家长对儿童身高的关注程度超过对其体重的关注。对于儿童不喜欢的食物,家长较多采用哄骗的方法,较少采取强制手段。按家长对儿童不吃饭的焦虑水平从高到低,家长的进食态度依次是强制进食、哄骗、不勉强、变换烹调方法。儿童的体重主要与父亲的BMI、主要照看人、照看人的文化程度、儿童胃口、进餐行为、用餐规律、进餐时间、家长焦虑程度有关。儿童的身高主要与儿童胃口、进餐规律、进餐时间、家长焦虑程度有关。影响肥胖的因素依次有儿童的食欲、家长的焦虑程度、家长对进食观点的认识、父亲的BMI。影响营养不良的因素依次有父亲的文化程度、儿童进食肉类食物的频率、儿童平时进食零食的主要种类、儿童的食欲、母亲的职业。结论:杭州城区儿童营养不均衡的状况较为明显;儿童体格生长与父母喂养态度、进餐行为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儿童均衡膳食、合理营养的指导和宣教,并积极倡导健康的饮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