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眼球。以无线传感网络为代表的短距离通信在最近几年迎来了研究高潮,其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和嵌入式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无线传感网络常常面临能量受限的窘境,其传感器终端一般安装在不易触及的环境中,当传感器能量耗尽时,更换新的电池十分麻烦,甚至不可能,这就意味着由这些传感器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寿命的终结。利用无线能量传输进行能量采集是解决无线网络能量续航问题的重要方案。无线能量采集与信息同传系统在传统通信原理基础上提高了电磁能量利用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了永久和稳定的能量供给,因此最近几年飞速发展,成为了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总体目标是设计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系统的整体架构,重点研究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系统在满足用户最低能量采集阈值约束条件下数据吞吐量最大化算法。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系统传输架构设计。首先介绍了窄带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然后基于接收机可同时进行信息解调和能量采集的假设,推导分析了窄带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性能上界。最后对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系统的接收机架构进行了分类讨论,对比分析了功分和时分两种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载波分配的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系统高效资源分配算法。本算法从目标函数出发在始终满足当前目标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逐渐向满足能量约束的方向拟合,当所有用户均满足能量约束时,该分配算法分配结束。本分配算法在保证吞吐量指标的基础上,同时也具备了低复杂度和高效率的特点。第三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载波和功率联合分配的无线信息与能量同传系统高效资源分配算法。系统模型包括发射基站以及多用户接收机,基站采用全向天线发射方式,能量采集模块采用收全向能量采集方式,信息接收模块也采用收全向的接收方式(解码所有子载波上的信息数据)。基站采用功率分配的方式发射,每个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不同,并且每一个时隙能且只能给一个用户发送信息,该时隙内其它用户进行能量采集。本算法针对该系统模型将难于直接求解的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然后利用凸优化理论中的拉格朗日对偶法予以求解,达到了较好的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轴承作为现代机械设备的“关节”,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轴承滚动体是轴承中最核心的零部件,其制造质量直接决定轴承运行性能。而钢球作为最常用的一种轴承滚
近年来,朝鲜与中国贸易发展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中朝关系也由之前的高度重视战略安全转向重视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这些都说明朝鲜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尝试开发开
在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中,边节点和角节点由于不对称,其受力性能和破坏特征较为复杂,对其进行抗冲切性能的的研究方法较少。为了针对板柱节点建立有效且合理的试验研究和数值
渤海湾跨海隧道工程的最初构想可追溯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自提出后一直是桥隧工程界探讨的热点。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工程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项目风险管理能力的显著提高,
工业信息物理系统(Industrial-Cyber-Physical-Systems,ICPS)是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IWSN)与传统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
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四足哺乳动物逐渐进化出能适应复杂环境的肢体。而人类制造的普通履带式、轮式汽车或者机器人却很难在复杂的地形下行驶。根据仿生学原理制造的仿生四足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利用X射线穿透被检测物体获得投影数据,然后对投影数据进行一系列变换得到断层图像的技术。CT技术经过了几十年发展已经成熟,广泛
近年来,随着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方向。虽然已经取得了诸多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多难题还未克服。例如,控制系统通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数据,比如博客、论坛等。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计算机领域关注的问题。
多智能体系统的能控性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解决好该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项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本文主要依据等价划分等研究多智能体系统的能控性,重在分析拓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