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医患矛盾的逐渐升级,2011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支付方式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全国各地市都在主动探索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之路。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缓解医患矛盾,不仅要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也要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使人人都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医疗卫生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效果。本文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为切入口,提出了在政策背景和现实背景的双重压力下,医疗支付方式必须进行改革。首先,本文界定了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有关的概念,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分析了每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对医疗费用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其次,本文以桂林市医保支付方式为例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桂林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和支付方式改革的现状。从2017年1月,桂林市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由之前的以服务项目付费为主的后付制医保支付方式过渡为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共存。然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虽然桂林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桂林市的支付方式尽管形式上采用的是“总额预算”的预付制,但实质上按服务项目支付为代表的后付制仍然是主要支付方式;桂林市要求全面推进按病种付费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但按病种付费所占的比重太小,实施难度大;虽然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执行有考评打分,但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国外美国、德国和英国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国内镇江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明确总额预算、DRGs支付方式和按病种付费是桂林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总方向,单一的按服务付费支付方式会逐渐多元复合支付方式过渡,预付制会代替后付制。为了深化桂林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本文结合当前桂林市的实际情况,针对桂林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首先,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针对总额预算、DRGs支付方式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进行了方案设计;然后,根据桂林市不同支付方式的选择提出科学指标的绩效评价机制;最后,在混合支付方式下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方案设计中运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方法来对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进行完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实施性,希望本文能够对桂林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