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时期城镇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而且是一种空间资源,对提升城镇空间品质、突出城镇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以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空间整合为核心的功能区边缘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本文针对小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孤立、分散、缺乏空间凝聚性的问题,探索小城镇内部功能区边缘空间的属性、特色及规划设计方法,引导边缘从消极性空间向积极性空间的转化,并通过对泾川的研究探寻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模式、方法及整合效果评价。首先,本文结合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空间特性,对“小城镇”、“功能区边缘空间”、“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功能区边缘空间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构建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以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当前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的“孤岛化”、“离散化”、“无序化”等问题,并对泾川县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孤立、离散及无序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第三,通过分析边缘空间的边缘性、中介性、从属性与过渡性,提出功能区边缘空间在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中的作用是将城镇用地、空间、人的行为活动联系在一起,发挥“边缘效应”;进而针对小城镇中历史文化资源存在问题,提出空间整合策略是保护与塑造资源周围环境、建立资源之间联系、建立多元秩序、优化开发模式与因借山水格局强化城镇特色;并通过整合原则与目标的分析确定空间整合范畴包括功能空间整合、空间自身整合、历史与现代空间的整合、空间中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的整合,以及物质空间与行为活动的整合。第四,探索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模式与方法,结合泾川的实例,提出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需要进行分层整合。在小城镇整体层面,通过建立增长极、点轴联系与梯度发展,构建历史文化资源网络,形成从个体到整体的系统整合;在功能区之间,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增长极构建资源之间交通联系、视线联系与轴线联系,促进场所的形成;在单个资源与周围环境之间,选取该资源建立增长极,通过增长极带动周边环境与设施的配套发展,形成单极扩散的整合。第五,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利用为依据,选取经过边缘空间整合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评价对象,以资源保护作用、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环境保护效果为评价内容,初步构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效果评价体系。并以泾川为例,运用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所面临的“孤岛化”、“离散化”、“无序化”等实际问题,提出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边缘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拓展了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