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综述在查阅350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面瘫进行阐述。在中医综述中主要归纳和总结了面瘫的病名发展,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的诊断与辨证分型,以及针灸与方药在治疗该病上的各种方法。在西医综述中主要归纳和总结了面瘫的流行病学概况,主流的病因学假说,神经生理解剖和病理变化,从症状体征及各种定位定性的检验中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以及内科和外科的治疗措施。临床研究包括研究目的、病例资料、判断标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和讨论六部分内容。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致病相关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及病程长短的影响关系,用以指导临床在早期判断该病预后,尤其确诊难治性面瘫,从而尽早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设计面瘫致病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让来门诊就诊的面瘫患者配合完成填写。调查问卷中记录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详细询问患者平素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发病的诱因,发病时的症状及体征,治疗经过,最终及时记录该患者的治疗结果及所需的时间。将收集到的资料用spssl7.0进行统计分析。对周围性面瘫各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发病季节与天气、诱因、证型、损伤节段、治疗过程、最终病程等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关于其对病程的影响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筛查影响较大的因素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主要集中在15-45岁;男女或左右侧的发病之间无明显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季节,秋季发病人数最多,夏季与冬季人数基本相同。2.40例患者的总痊愈率为80%,3个月内痊愈率为75%。难治性面瘫患者中痊愈的人数占20%。3.关于年龄与病程的关系,对平均病程做排序,35-65岁组〉65岁以上组>35岁以下组。对难治性面瘫比例做排序,65岁以上组>35-65岁组〉35岁以下组。4.季节与病程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且秋季使病程偏长的危险性高于其他季节,而在描述性统计中夏季发病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秋季及冬季。5.受凉及劳累是面瘫得病的主要诱因,且有受凉,劳累及情绪变化三个诱因的患者平均病程及发展为难治性面瘫的比例均长于无此三个诱因的患者。6.发病时有耳后痛症状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耳后痛症状的患者。随着神经损伤节段的越高,平均病程越长,预后越不好。7.使用激素治疗过的患者平均病程偏长。8.既往有三高病史的患者病程及进入后遗症期的概率均大于无既往史的患者,将三高的平均病程做排序,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9.体重异常组的病程略长于体重正常组。右侧面瘫的平均病程略长于左侧,风寒证的平均病程略长于风热证。10.在抽烟、喝酒、嗜食与病程的相关性的分析中,得到结论为有抽烟、喝酒、嗜食的患者病程短,无这些因素的患者病程长。且嗜食与病程的关系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11.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经p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位为:情绪,抽烟,定位,劳累,病侧,高血脂,年龄,性别,激素,受凉,BMI,喝酒,高血压,高血糖。意义:通过本研究,探索与面瘫的发病及病程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规律,以期为诊治周围性面瘫尤其是难治性面瘫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和理论依据,从而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该病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