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是指出于某种原因个体被他人或者团体所拒绝或排斥,从而导致其归属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其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排斥、拒绝、孤立、和无视等。社会排斥是一种极其负面的人际体验,不仅自身遭遇社会排斥会引起负面情绪,当觉察到他人遭受社会排斥时也会诱发与自身受到排斥相似的负面体验,长期处于社会排斥中的个体身心健康及认知功能都会受到一定损伤,因此,寻找能够调节个体应对和处理社会排斥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由下丘脑分泌的催产素在调节人类社会认知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包括共情、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结等在内的人类社会行为与情绪加工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目前为止,并没有研究深入探讨过催产素是否能够调节人类在遭受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及神经机制。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探讨催产素对自身经历社会排斥以及感知他人遭遇社会排斥时的即时和长期作用。研究一通过对抛球游戏范式进行改编,使得被试在游戏中同时面对排斥自己的玩家、接纳自己的玩家、以及平等对待他人的玩家。通过这种方式探索被试面对群体内单一成员表现出的社会排斥时,催产素对被试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对这种效应进行追踪,考察个体在遭遇排斥一周后对社会排斥相关信息的记忆、情感及重建关系选择偏好上的行为表现。研究一的结果表明,在抛球游戏范式中,无论催产素组还是安慰剂组的被试都更愿意与排斥自己的玩家互动;尽管在游戏中催产素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效应,但是在一周后的后续测试中,催产素显著增强了男性被试对排斥过自己的玩家的喜欢程度;更重要的是,在选择玩家重新进行游戏时,催产素促使男性被试更多的选择与排斥过自己的玩家重建社会联结。然而,催产素的这种效应在女性被试中并不显著。此外,接受催产素鼻喷剂的被试选择与排斥过自己的玩家重玩游戏从而建立新的社会联结的行为与其个人主义特质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二结合磁共振技术并对抛球游戏范式进行改编,在该范式中被试首先观看两名玩家在游戏中一起排斥另一名玩家(受害者)(观看阶段),然后被试参与到游戏中(参与阶段),与排斥别人的玩家、受害者及一名新玩家一起完成后续游戏。此外,在该范式中引入金钱刺激,即玩家每接到一个球都会得到一定的额外金钱奖励,因此,观看阶段相互抛球排斥他人的玩家采用这种互惠策略得到了最多的金钱奖励。这种改编使得被试在参与阶段加入到游戏中时,将会同时面对排斥过他人但更有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玩家、被他人排斥过的受害者,以及一名中性新玩家。研究二通过对范式的改编首先通过观察阶段来探索催产素在个体感知到他人遭受出于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社会排斥时的作用,其次探索当个体参与到因排斥共情诱发的利他行为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同时存在的游戏中时,催产素对被试人际互动的影响。另外,与研究一相同的是,研究二也同样探索了一周后催产素对被试后续相关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二的结果发现,观察阶段当被试感知到他人遭受社会排斥时,其与心理化网络相关的脑区如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左侧中扣带回(left midcingulate cortex,lMCC),楔前叶(precuneus),左侧顶下小叶(left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lIPL),和右侧后颞上沟(right posterior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rpSTS)等脑区显著激活,但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催产素的显著调节作用;而在参与阶段,当被试随后与遭受排斥的受害者玩家和排斥他人的玩家以及一名新玩家同时游戏时,接受催产素鼻喷剂的被试选择更多的与排斥他人但是能够带来最大经济利益的玩家互动,并且在神经层面,被试在与其互动过程中内侧眶额叶表现出更强的激活,这说明被试在与排斥者互动的时候可能更期待得到对方的抛球反馈从而获得更多的金钱奖励。由此可见,当在利他行为和自私行为之间进行抉择的时候,催产素促进了被试的自私行为而非利他行为。同样,在一周后的测试中,相对于安慰剂组的被试,催产素使得被试更愿意与排斥者重新建立社会联结。综上所述,当个体自身经历来自群体内某一成员的社会排斥时,催产素并没有表现出直接效应,但是它使得被试在遭遇排斥后更愿意重新与排斥者建立社会联结,修复社会关系。而当被试感知到他人遭遇社会排斥时,催产素并没有增强被试对受害者的共情反应,但在随后由此引起的利他和自私行为相互竞争的条件下,催产素使得被试更多的做出有利于自身的自私行为,并且将这一行为持续到一周后的选择中,即被试同样更愿意与排斥过他人但具有更高互惠可能性的玩家重新建立社会联结。因此,本文发现催产素能够促使个体在遭遇和感知到社会排斥后仍选择与排斥者重新建立社会关系,并且在利他和自私行为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催产素促使个体更多的做出自私行为而非利他行为,这对深入了解催产素在人际交互领域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