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A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及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损伤后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一般来说,这种炎症反应是有利的,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对机体带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CNS)固有的小胶质细胞和由血液浸润而来的巨噬细胞是这种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小胶质细胞类型特异的RNA测序结果表明,Bcl2a的mRNA特异地在小胶质细胞转录。本研究以此为基础。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是重要的细胞死亡的调节分子,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内源性凋亡途径中从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Bcl2蛋白家族包括促进和抑制凋亡蛋白,它们通过多种方式互相作用。由于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许多抗凋亡Bcl-2蛋白被确定为重要的细胞癌基因和抗癌治疗的有吸引力的目标。本课题对B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2a(Bcl2a),Bcl2蛋白家族中一个抑制细胞凋亡的蛋白分子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回答如下问题:在中枢神经系统,Bcl2a表达于什么细胞类型?是否在小胶质细胞表达?机械性脑损伤之后以及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中,Bcl2a的表达是如何调节的?  目的:建立小鼠机械性脑损伤模型,研究Bcl2a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表达变化情况,探讨它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可能的功能与意义。利用LPS或机械划伤刺激体外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检测Bcl2a的表达情况,探讨Bcl2a在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和调节,以期为探索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化及反应特征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采用手术刀片划伤小鼠端脑大脑皮层的方法建立小鼠机械性脑损伤模型,首先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cl2a在小鼠脑损伤之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接着利用免疫组化(IHC)及免疫荧光多重标记技术(IF)观察Bcl2a在大脑中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定位情况。运用IHC/IF双标记Bcl2a与小胶质细胞marker CD11b,神经元marker NeuN,以检测Bcl2a在脑损伤之后细胞定位是否发生变化;体外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LPS及机械划伤刺激原代小胶质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去检测Bcl2a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脑内,Bcl2a蛋白主要在神经元上弱表达,在静息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少。在机械性脑损伤后,RT-PCR结果显示,在损伤脑区Bcl2a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增加,损伤后3d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1d而达顶峰。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损伤后Bcl2a蛋白翻译水平显著增加,于损伤后3-7d达顶峰,之后Bcl2a的蛋白表达恢复正常。免疫荧光多重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扫描结果揭示,在损伤脑区Bcl2a蛋白表达上调的主要细胞是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不同浓度LPS刺激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后,Bcl2a的蛋白表达量增加,而且呈浓度依赖性上调。同一浓度的LPS刺激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Bcl2a的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单纯的机械性划痕也引起Bcl2a蛋白在划伤的小胶质细胞的上调。  结论:⑴Bcl2a在正常神经系统主要在神经元上弱表达,在静息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少。⑵在机械性脑损伤后,在损伤脑区Bcl2a表达上调,尤其在小胶质细胞上调,这提示Bcl2a很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与修复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⑶炎症因子LP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后,Bcl2a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多,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上调。单纯的机械性划痕也足以引起Bcl2a在小胶质细胞的上调。这些结果提示Bcl2a在小胶质细胞激活过程中及该分子对神经损伤反应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