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图像的非结构化道路识别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jdrm225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检测是车辆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而基于视觉的道路识别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结构化道路的视觉道路检测识别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非结构化道路的识别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非结构化道路(尤其是野外道路)的识别与边缘提取展开研究,对于提高车辆自主导航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道路消失线检测与跟踪,本文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的Sobel算子。以前一帧消失线的正态分布为先验信息,计算当前帧消失线位置的最大后验概率,实现消失线的检测和跟踪。然后,去除天空区域,提取感兴趣区域。采用大津法二次阈值分割和边缘辅助信息将红外图片分割,成为待判别的连通区域。考虑到红外视频具有连续性、道路不会产生突变,结合道路具有类梯形形状这一特点,提出了梯形预测模型,以前一帧的道路梯形区域预测下一帧道路的位置,初步实现了道路区域的判别,耗时小于4ms/帧。在长时间学习方面,本文构建了基于待判别连通区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采用连通区域的灰度特征、位置特征和形状特征分类归一化构建特征向量。以最优径向机核函数参数和惩罚因子参数训练SVM分类器,实现待判别连通区域的道路判别。并以判别结果为基础,形成道路概率置信图。实验结果表明:SVM分类器测试结果错误率为6.79%,支持向量675个,占训练集的51.4%,训练时间为356秒,测试时间约3/6ms。本文研究了基于原型和基于密度的待判别连通区域聚类,得到前者更适用于道路区域聚类问题的结论。为了判别连通区域是否为道路区域,本文分别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梯形预测模型和基于概率置信图的K-mean聚类算法,聚类耗时分别为0.4ms和0.5ms,道路判别准确率则分别达到了 82.4%和88.6%。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梯形预测模型和基于概率置信图的DBSCAN聚类算法,用于道路区域判别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梯形预测模型的连续性信息与概率置信图的道路置信度信息相融合,本文提出了基于梯形预测模型和FCM聚类的道路概率判定算法。FCM聚类属于基于原型的聚类,在保持了原型聚类算法优势的同时,结合了更多的先验信息,摆脱了单独依赖梯形预测或概率置信图的缺陷。针对基于连通区域的道路判定产生的部分道路边缘不精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像素的直方图反向投影模型,对道路边缘进行补全。道路识别处理一帧图片耗时0.012/0.014s,准确率为93.2%。最后,本文总结了所开展的研究及成果,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引发旅游行业的变革,扩大了市场增量机会,同时孕育了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旅游生态链更加丰富完善。在移动互联生态下,新技术驱动了旅游行业智慧化管理,同时也驱
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是目前在“强柱”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结构中使用高强钢筋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为此,本文以抗震试验和有限元模
在地质、经济、微生物等许多领域,成分数据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岩石的化学成分,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家庭支出模式等。现在成分数据主要是研究构成某个整体的各部分的比重关系。高维成分数据在许多领域中均有应用,但由于定和限制,统计方法通常不能产生合理的结果。高维协方差矩阵和精度(逆协方差)矩阵的估计是现代多元分析的基本问题,协方差矩阵揭示变量之间的边际相关性,而精度矩阵在给定剩余变量的情况下刻画变量对之间
学位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对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的重视和公众对垃圾治理认知水平的提高,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然成为发达城市有效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和垃圾成分复杂等诸多因素,导致焚烧过程控制的关键参数设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监控和操作。然而,已投入运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工艺复杂多变,同时伴随着高能耗和操作不当易引起不安全的故障等不利因素,因此难以将其作为实验装置。针对
微机电系统(Micro-Elcetro-Mechanical-Systems,MEMS)是指采用纳米加工技术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讯等于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的蓬勃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快递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众所周知,中国邮政公司是我国快递服务类企业的龙头老大,在很长时期内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活性氧在正常的细胞生理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细胞内积累大量的活性氧会形成氧化应激。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氧化应激能够对细胞造成一系列的损伤,阻碍细胞重编程,从而影响i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和测井解释等学科知识,通过常规地质分析手段,进行区域内地层及构造、沉积与砂体特征、储层特征等分析研究,进而综合分析储层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区沉积相、砂体展布和储层特征,提取有效厚度、孔隙度(φ)、渗透率(K)、沉积相、排驱压力、分选系数作为参数,分段建立本区的储层评价准则,并进行储层的分类评价。经探区地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它为人类能源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有其潜在危险。核电的放射性污染物易溶于水和土壤,可通过动植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