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Meta分析及其证治规律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Meta分析方法为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更全面、更客观、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月经过少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及新的思路。方法:按照PICOS策略制定的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Embas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与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将检索得到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删除重复文献,根据制定的标准筛选符合的文献。1.Meta分析:分别采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价,最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行Meta分析。2.证治规律:使用Excel表格提取相关信息,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中医证型及处方、药物组成等,统计其频数、频率,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到月经过少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25篇文献,均为中药治疗月经过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OR=3.16,95%CI(2.42,4.12),Z=8.49,P<0.00001,中药治疗月经过少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2)中医证候疗效:OR=4.46,95%CI(2.17,9.93),Z=3.96,P<0.0001,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西药治疗组。(3)中医证候积分:SMD=-2.69,95%CI(-3.73,-1.65),Z=5.08,P<0.0001,中药治疗月经过少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西药治疗组。(4)月经量积分:SMD=-0.11,95%CI(-0.86,0.63),Z=0.30,P=0.77,中药治疗月经过少在改善月经量积分方面与西药治疗组疗效相当。(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SMD=0.09,95%CI(-0.11,0.29),Z=0.88,P=0.38,中药与西药治疗月经过少在调节卵泡刺激素水平方面疗效相当。(6)黄体生成素(LH)水平:SMD=-0.12,95%CI(-0.67,0.43),Z=0.43,P=0.67,中药与西药治疗月经过少在调节黄体生成素水平方面疗效相当。(7)雌二醇(E2)水平:SMD=0.47,95%CI(-0.05,0.98),Z=1.79,P=0.07,中药与西药治疗月经过少在调节雌二醇水平方面疗效相当。(8)孕酮(P)水平:SMD=0.11,95%CI(-0.13,0.35),Z=0.91,P=0.36,中药与西药治疗月经过少在调节孕酮水平方面疗效相当。(9)子宫内膜厚度:SMD=0.26,95%CI(-0.22,0.74),Z=1.07,P=0.29,中药治疗月经过少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与西药治疗组疗效相当。(10)不良反应:OR=0.20,95%CI(0.10,0.41),Z=4.39,P<0.0001,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治疗组。(11)复发率:OR=0.23,95%CI(0.11,0.47),Z=4.00,P<0.0001,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复发率低于西药治疗组。2.证治规律:共纳入51篇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整理,得出月经过少最常见的证型前三位分别为肾虚血瘀(13次)、肾虚(10次)、气血两虚和肾虚肝郁(5次)。治疗月经过少所用中药复方共涉及中药102味,共使用740次,最常使用的中药前三位分别为补血药当归(51次)、补血药熟地黄(45次)、补阳药菟丝子和补气药甘草(34次),均为补虚药;使用频数超过20次的中药还有:白芍、枸杞子、川芎、山药、香附、茯苓、鸡血藤,其中补虚药最为常用,共使用418次,占用药总数的56.49%;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共使用136次,占用药总数的18.39%;排名第三的为理气药,共使用37次,占用药总数的5.00%。结论:1.中药治疗月经过少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西药治疗组;2.中药治疗月经过少在改善月经量积分、调节FSH、LH、E2、P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与西药治疗组疗效相当;3.中药治疗月经过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西药治疗组;4.月经过少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肾虚血瘀、肾虚、气血两虚和肾虚肝郁;治疗月经过少最常使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最常用的中药为当归、熟地黄、菟丝子、甘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血塞通胶囊在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恢复早期(3个月)治疗效果,探寻相较于卒中二级预防再结合使用血塞通用药,在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早期的诊疗思路及经验。【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昆明市延安医院神经内科的昆明地区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以急性脑梗死改善脑代谢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及脑卒中二级预防口服用药,实验组在此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肾虚型DOR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为此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90例肾虚型DOR患者分为三组,芬吗通治疗的为对照组一、坤泰胶囊治疗的为对照组二、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为治疗组,观察三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性
目的:本试验是以调和营卫法的指导下的中药制剂桂枝汤加减为代表,以六经辨证理论选法选方,观察桂枝汤加减对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后是否出现急性不良反应以及急性不良反应结局,证实桂枝汤加减为代表的调和营卫法对应用唑来膦酸发生的急性不良反应具有防治作用。将来在中医六经辨证理论的指导下,达到推广应用中药替代非甾体抗炎药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目的,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药源性
目的本课题以益气活血,养心通络为法,采用参七冠心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指导安全用药。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受试者,参与本项研究的受试者至少植入1枚支架及最近植入支架≥1年,且为PCI术后再发的稳定型心绞痛证属气虚血瘀型。将入选的病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七冠心方联合西医疗法)和对照组(西医疗法),各36例。观察两组受
研究目的:通过对导师自拟疏理活血方治疗气滞痰瘀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有效性观察,与单纯随访观察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自拟疏理活血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所有病人来源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超声科、内分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最终入组病例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予以随访观察,中药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内服并局部外
目的:探讨消风散加减外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80名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8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最后符合临床统计的病例数为78例(脱落2例),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40例、38例。两组均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和基础治疗的方法,而治疗组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外洗方;治疗时间为8周,临床疗效指标采用改良Duo’s瘙痒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目的:探讨与论证不同机体应对方式及中医体质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从而为RA早期心理干预和中医治疗提供客观化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疗效观察的方法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RA患者220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中医体质量表分类评定,同时评估疾病活动度,参照2018年中国RA诊疗指南予基础干预治疗,并分别在干预4周、12周后评估疾病活动度,对比不同机体应对方式及中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自拟补肺健中汤治疗中晚期肺癌肺虚气弱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该方在改善中晚期肺癌肺虚气弱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症状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性,以此证实中医药对于改善中晚期肺癌肺虚气弱证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中晚期肺癌肺虚气弱证癌因性疲乏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口服自拟补肺健中汤(150ml/次,3次/天),对照组36例予口服补中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红外热像图表现,并探寻不同中医证型DPN患者在不同区域、腧穴的红外热像图平均温度特征,以期为DPN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提供可视化的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PN患者(观察组)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收集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红外热成像检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柱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痉挛型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中医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吞咽障碍患儿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试验过程中,由于患儿家长个人原因退出试验,两组各脱落2例,故实际纳入5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喂养指导、护理方法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