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辽代墓葬出土的契丹人遗骸为研究对象,对其线粒体高可变一区进行提取、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进而探讨契丹族的遗传结构、人种、族源、流向等问题。遗传结构研究的结果表明:契丹人群的序列变异情况、单倍型归属以及共享序列分布均显示与现代亚洲人群比较接近;且契丹人群在过去可能经历过扩张或持续增长;在契丹人群内部,贵族与平民之间以及早期居民与中晚期居民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这可能与辽代的阶级内婚制以及契丹人群与外族的基因交流有关,而契丹东部居民和西部居民之间在遗传上没有明显差异。研究中还发现:耶律羽之家族墓地样本和萧和家族墓地样本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遗传差异,说明我们所选取的这两个家族样本之间的母系遗传联系较少;本实验的研究还验证了吐尔基辽墓主人的契丹贵族身份,同时表明了其为契丹公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此外从人种类型来看,总体上契丹人群与北亚人群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东亚和中亚人群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从族源来看,本文的结果支持了契丹源于鲜卑之说,同时也表明了匈奴和契丹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直接的源流关系。从流向来看,在辽灭亡之后,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契丹人融入到蒙古人群之中;在现代人群中,尚未找到契丹族的直系后裔,从本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来看,达斡尔可能不是契丹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