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近代化及其发展有限性研究(1896—1937)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于1896年依据《马关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正式启动了杭州城市近代化进程。近代杭州城市社会发生了巨变。其中杭州的开埠、沪杭铁路的修筑和钱塘江大桥的兴建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三大界标,不但扩大了城市规模,改变了城市面貌,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作为杭州城市近代化主体部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用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主要包括城市外围交通运输网的形成、近代市政工程建设、通讯手段的近代化以及水电等公用事业的发展。新的市政大大改变了城市传统外观和空间格局,加速了信息传递,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整体性改善。然而,杭州城市近代化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商品性手工业基础上的,商业资本难以真正向工业资本转化。近代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偏低,上海的强大吸附作用,再加上政府的相对无作为态度、传统人文精神的非经济性,种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使杭州无法获得城市近代化所必需的持久动力与发展空间。从历史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城市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显示出了“有限低度”的发展特征。 本文在查阅大料史料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以杭州开埠为切入点,旨在透视从开埠到抗战爆发前夕杭州城市近代化的规模与特点,确定近代城市发展水平,探寻杭州城市近代化发展有限性的原因。同时,希望本文能为区域城市史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这门学科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转变思想,重视体育教学;关注师生情感、营造和谐氛围。讲解与示范。让思维动起
期刊
鉴于应对方式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有所不一,且其应用研究较少、范围较小的情况,本研究拟就高复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应对方式进行心理干预的微观影响研究。首先对高
课程结构调整是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的中小学课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在总结和吸收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
洋务学堂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中体西用"办学观则是贯穿其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本论文通过对洋务学堂的历史考察,探讨"中体西用"办学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起步阶段
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解决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本文运用比较教育国别专项研究方法,对中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因
近年来,自我概念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在国内关于自我概念训练的实证研究还不多。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试验设计模式,运用自编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