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工夫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载是关学的开创者,与邵雍、周敦颐、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识到北宋初期儒学的生存面临内外两方面的挑战,于是自觉承担起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为了批评儒门内的“异言”和儒门外的“异端”,张载以《周易》和《中庸》为思想出发点,提出了“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而根据“一气万殊”的生成序列,张载在其《易说》中进而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人性论学说。这样,张载就将儒家一以贯之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扩张到形上本体论的层面。那么,如何使本体呈现在现实的人生中呢?换言之,如何在现实人生中体证本体呢?由此,工夫论也就成为张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张载工夫论为研究对象,力图阐明其依据、内容及其终极指向、下贯落实,以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横渠工夫论全貌。第一章简短介绍张载的生平和著作,并交代北宋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然后简要论述“工夫”一词的含义及其在理学中的思想地位,并具体阐述宋儒哲学体系中本体、工夫、境界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第二章探讨张载工夫论的依据:“太虚即气”的天道观和“天人合一”的人性论。在张载的哲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学说是他的“太虚”与气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针对佛老二家而建立的一种儒家本体论,也是他的整个哲学的基础;张载根据“一气万殊”的生成序列,在其《易说》中进而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人性论学说。在他看来,“太虚”一元之气产生了万殊事物,当然也包括人。人虽禀得一元的阴阳二气而生,但气质并不完全相同,其中有智愚、柔刚、缓急、才不才之异。愚者、不才者所秉之天性本来就少,如果不能养其天性而被物欲所蔽,其不善而恶的一面必然增加,从而进一步掩蔽其天性。这样,在人性问题上就有了天理和人欲、善和恶之分,人欲胜天理则沦为小人,天理胜人欲则可由君子达致圣贤。由此,张载就提出了一个如何陶冶人性、进行道德修养的工夫论问题。第三章解析张载工夫论的中心和细目。在张载的哲学中,个体德行之成就是以“成性”这一概念来表达的,这是其工夫论的中心。“成性”是一个需要用心来体证,却又强求不得的复杂过程,包括“大人”、“贤人”和“圣人”三个阶段,由此构成张载工夫论的大致结构。具体来看,首先,要想成就“大人”之人格,必须具备弘大的心胸,“盖所以求义理,莫非天地、礼乐、鬼神至大之事,心不弘则无由得见”,这就需要“大其心”的工夫。其次,仅有弘大的心胸和宽广的视野还不足以达到“贤人”的境界,必须要“变化气质”,而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效天、法天,以天德去罚恶扬善。最后,在注重敬慎如一的内在修养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外在的“博文约礼”的工夫实践。张载认为,只有广泛的“穷理”,才能接近事物的真相;只有克己而复于礼,才能使人性不断合于天性。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张载的工夫论结构又大致可分为“自诚明”的顿悟体验式和“自明诚”的思虑学习式两种。本文主要依据这层结构划分来展开论述。第四章论述张载工夫论的理论旨归。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内向自检的上达工夫,自然契合于儒家尤其是道学追求的“孔颜乐处”的理想精神,张载在其《西铭》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二是外向探求的“下达”工夫,在现实社会中落实为当下的政治实践和生活实践。
其他文献
李清照的《声声慢》被选入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词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象,但教参和课本似乎并未作出详细的解读,笔者试对李词中的"淡酒"、"北雁"、"黄花"、"秋雨梧桐"等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诗经》时代也即周代社会的人间百态。《诗经》中有许多涉及到家庭伦理关系的诗歌,体现了周代社
本论文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Ⅰ5-氨基酮戊酸盐酸盐的合成Ⅱ曲沙他滨的合成第一部分:5-氨基酮戊酸(5-ALA)盐酸盐不仅是动物血红素和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而且是新一代光
<正>一位教育家曾尖锐地指出:"东西方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关键在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中国更注重演绎法,西方注重归纳法,所以相对而言,西方人更具有创新精神。"多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患,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内压力增高,股骨头骨组织不能得到营养血管的正常供血,使股骨头组织中的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其他细胞发生
本文基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机械类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及目前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思路,
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与层次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质量的项目申报书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前提。文章从项目申报书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正确认识和分析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相对集中的现象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在此形势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
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呼声日趋高涨。动物权利则日渐成为正确认识人与动物关系的关键问题。事实上,动物权利思想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