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重阳(1112-1170),陕西咸阳人,自幼读书修学,亦通武艺,在担任小吏期间目睹了两宋交替之际社会秩序的崩塌与金兵入侵战争的残暴,上层官员的骄奢腐败与底层民众生活的苦难,于仕途无望之下,投身道门。他以知天命之年,历经数载,从陕西终南山到山东昆嵛山烟霞洞一路苦身修行,劝化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及马钰妻子孙不二七人为弟子,终于创立后世在道教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全真教。王重阳开创了以诗词传教的风气,留下《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等著作,为后世研究宋金时期道教传承及道家思想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其诗词反映了他最真实的由儒家入道教的思想发展过程。他所开创的全真道教,提出了“三教合一”特色教义体系,从立教之初就持有救济世人的悲悯情怀,更是在战乱中发挥了整合社会秩序、重建人伦道德的重要作用。王重阳以文学素养陶铸自身,其诗词除了既定的诗词格律以外,还自创了一些特殊诗歌样式,同时使用了大量的道教修炼术语,并且受到民间俗字及口语方言等影响;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凝结了全真道教的创教宗旨,并用此来教化弟子及推动全真教的发展。在研究其诗歌特征的时候可以总结推及至全真道士诗词的一般特征,从而促进对全真道教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其作品中自然和谐、修身养性的文化涵义也能够给予现今的我们新的启迪。本校注分前言和校注两部分,前言部分,分三章对王重阳的生平事迹、文学创作与全真道教思想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校注部分,以1925年涵芬楼影印明正统《道藏》本为底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版刻本《重刊道藏辑要·胃部》为校本,参照其他道藏、方志、碑石等资料,力求在保存原文样貌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典故、史实、疑难字句等进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