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蒙古族和汉族人的下颌切牙颈部牙体壁厚度进行测量,对比其间的差异,为内蒙古地区下颌切牙牙体治疗和修复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筛选蒙古族和汉族128人(36~45岁)的下颌切牙,利用Newtom3G锥形束CT-三维头颅成像系统和NNT操作软件进行拍摄、重建并分别测量其唇侧、舌侧、近中、远中颈部牙体壁厚度,对两个民族的下颌切牙各个牙体壁厚度,从统计学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唇侧、舌侧、近中、远中牙体壁的厚度平均值分别为:汉族人(2.28±0.28)mm、(2.31±0.56)mm、(1.43±0.19)min、(1.48±0.2)mm,蒙古族人相应值为(2.38±0.17)mm、(2.44±0.21)mm、(1.54±0.12)mm、(1.56±0.15)mm,其中三个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3、1.772、-3.802、-2.353,p值分别为0.020、0.079、0.000、0.020);说明蒙古族人的下颌切牙唇侧、近中和远中牙体壁厚度与汉族人相比有差别,而舌侧壁厚度无差别。
结论:汉族和蒙古族36~45岁人群的下颌切牙颈部牙体壁厚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与美国学者的报道数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