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道取石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比较,评价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技术规范,进一步在胆道外科同行中推广这一技术。同时验证大柴胡汤在手术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肝胆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因肝外胆道结石需行胆管探查术的患者根据病情的需要分为3组,一组接受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一组接受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一组接受ERCP、EST、网篮取石术治疗。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近期并发症、肝功能检测结果及住院期间平均补液量,并通过手术后随访行BUS及MRCP检查评估术后胆道形态学变化。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共计365例,术后共有5例腹腔引流液中含有胆汁,但未做特殊处理,经持续引流3~8天后消失。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未发生并发症。T管引流组术后共有22例腹腔引流液中含有胆汁,引流2~7天后消失,T管引流组共计621例,有5例分别于术后第18,21,23,28天拔除T管时发生胆汁性腹膜炎,3例接受再手术,1例沿T管窦道重置T管引流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经十二指肠镜放置BD管引流并沿T管窦道放置腹腔引流管对症治疗后缓解。ERCP、EST、网篮取石组共计145例,术后共有6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血尿淀粉酶升高,经对症治疗1~2天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腹腔积液坏死灶形成,经穿刺引流及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再次经内镜止血治疗,1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3组病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组的术后输液量、正常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与ERCP内镜治疗组相比接近。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另外两组明显较低。一期缝合组的住院总费用及平均费用均低于另外两组。术后3个月,3组患者至我院门诊复查腹部彩超,均未发现胆管残余结石,术后1年于门诊复查MRCP,评价肝外胆道有无形态学变化及是否发生结石。术后远期随访1~3年,胆总管一期缝合组患者未有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发生。T管引流组有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胆管狭窄,狭窄部位均为T管引流处,均接受再次手术治疗,行胆管整形硅胶T管支撑引流术,11例患者于手术后10~36个月再发胆总管结石行内镜取石治疗。ERCP组有5例分别于术后1年、2年再发胆总管结石,均再次行内镜网篮取石治疗。选取一期缝合患者100名,50例术后口服中药大柴胡汤,进行对照观察,比较2组术后肝功能、进食恢复时间。结论:1.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2.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相较于传统T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小的优点。3.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对比于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道网篮取石术具有操作简便,技术条件要求低,不破坏正常胆道生理结构,治疗费用低,便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因内镜操作诱发急性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胆道反流、结石再发的风险。4.通过临床观察,验证了大柴胡汤对胆道结石患者外科术后肝脏功能快速恢复及胃肠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