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读者之舞——罗兰·巴特读者理论问题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兰·巴特是当代法国的先锋人物,一生涉及多个研究领域,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写作风格都极具个人特色,许多理论对于后现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他的读者理论。  巴特的读者理论是法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法国理论也为它提供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其中包括当代法国的主体性哲学和像“五月风暴”一样的重大社会事件;语言学的知识与方法;另外,最重要的是,巴特读者理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激进的批评意识是与法国理论的精神相契合的。  和法国理论一样,巴特的读者理论也遵循从结构到解构的历史逻辑线索。结构主义时期的读者主要还是巴特所构造出来的“理想读者”,另外由于巴特对大众文化的强烈兴趣,读者从文学范围走向了文化空间。解构主义时期,读者变成了文本意义的生产者,目的是为了实现文本的多元化,身体美学是解构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巴特将身体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读者享受的是阅读所带来的身体愉悦。  巴特读者理论的意义和价值是重大的,包括对读者阅读载体—语言的思考,人是生活在语言中的,巴特集中凸显了语言对人的建构功能以及人面对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悦”与“醉”的读者实现了从理性主体到身体主体的后现代转向,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控制着读者,另一方面也为读者自由的实现提供了空间。  巴特的读者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文论读者转向的一部分,在这些理论派别之中有共同点,即将目光都聚焦到读者这里,也有其不同,在相互比较中更突出巴特读者理论的新锐,它对开放的、多元的阅读渴求最迫切,批评立场最激进。  巴特的思想不仅仅新锐,而且深刻,他道出了我们人类经久不衰的一个问题: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人面对文化的选择。在巴特看来文化就是语言,也就是说语言是如何塑造人的主体性的,反过来人又如何在语言中逾越各种意识形态的,在这其中可见的是巴特对语言和人关系的深沉忧思以及他浓郁的人文情怀。
其他文献
当前,卓越课堂教学深入课堂,语文、数学、艺术课堂教学大为转变。书法教学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门关键学科。如何上好书法课?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书法?成为教师们的一道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