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的数字表征机制及珠心算练习对儿童数量加工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体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某一个特定程序或操作进行不断练习或者训练的过程。珠心算是指对算盘的练习时间较长后,练习者能够在脑海中虚拟出一个算盘,从而脱离实际的算盘操作,用这个虚拟的算盘来实现对数字的操作的计算方法。珠心算训练可以使人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准确地计算。与传统的心算相比,珠心算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计算任务,也更加快速、准确。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空间维度上的研究发现,珠心算专家在大脑中是以“虚拟珠像”的方式来对数字进行表征的。本研究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为手段,从时间维度对经过珠心算训练后儿童的数字认知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接受近两年和四年珠心算训练的儿童为研究对象,与接受常规教育的对照组儿童(不接受任何珠算训练)进行比较,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数字与5进行比较的实验,考察了珠心算训练对数字加工的符号效应和距离效应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数字的Stroop实验范式考察了经过珠心算训练后儿童对阿拉伯数字和珠像数字的自动加工。第三部分考察了经过近两年珠心算训练后,儿童基本数学能力的变化以及执行功能与数学能力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儿童对数字的加工存在符号效应和距离效应;对数量加工的距离效应是普遍的,依赖于数量的表现形式;珠心算的训练并没有使距离效应消失或发生明显改变。(2)经过近两年的珠心算训练后,珠心算组儿童对数字的加工与对照组儿童存在差异,他们可能采取了视觉加工的策略;经过四年的珠心算训练后,儿童建立了珠像与其代表的数值之间的联系,能够对珠像数字进行自动加工。(3)珠心算组与对照组儿童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能力、总数学能力都存在显著差异;珠心算组与对照组儿童都存在空间兼容效应;经过近两年的珠心算训练后,儿童对冲突的抑制能力有减弱的趋势;珠心算的训练与儿童的转换能力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通过对化州本站自动能见度仪测量值与人工观测值之间的误差的分析,找出误差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提高能见度观测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通过使用虚拟操作系统对测报软件和自动气象站进行操作,阐述计算机虚拟化在气象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当考察对复杂情绪刺激的细节的记忆时,研究发现了凶器聚焦效应(Saunders,2009)、情绪诱发的记忆窄化效应(Levine&Edelstein,2009)或中心/周围记忆权衡效应(Steinmetz&Kensing
在较早期的心理学研究历史中,情绪实际上一直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忽视。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界掀起了“认知革命”。得益于这场学术革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情绪的研究获
执行功能的认知可塑性和脑可塑性是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大部分关于执行功能可塑性的研究集中在对某一执行功能子成分的直接干预训练上,通常带来的对应子成分能力的
研究背景与目的:决策信息通常包含概率信息,概率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是决策过程中基本的认知过程。对概率的精确估计是良好决策的重要基础。统计计算能力作为运用概率和统计运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