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肺部超声观察肺复张技术中采用不同气道压力对全麻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大附二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全麻下行择期甲状腺病变切除患者90例。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容量控制通气,潮气量8ml/kg,I:E 1:2,PEEP 0 cmH2O,术中不实施肺复张;Ⅱ组,通气设置与对照组相同,在麻醉后每30min及拔管前实施一次肺复张,复张压力为30cmH2O;Ⅲ组,与Ⅱ组的差别是复张压力设置为40cmH2O。膨肺时改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为手控通气模式,迅速使压力到达设定值后维持30S为完成一次肺复张。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管理、液体管理及术后镇痛方式以及相同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超声观察时间点:术前(To)、术后PACU(T1)、术后20-30h(T2)。超声检查部位:以双侧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椎旁线将两肺纵向分为前区、侧区、后区,以锁骨中线第四肋间水平横向分为上肺区、下肺区,共划分12个区域。根据既定的肺部超声(LUS)评分标准评出每个区域的LUS分值,比较肺部LUS总分以及同一时间不同部位得分和相同部位不同时间点的得分。结果:(1)三组患者在T0时间点LU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LUS总分比较,Ⅰ组高于Ⅱ组、Ⅲ组,Ⅱ组高于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同组患者LUS总分T1时间点高于T0、T2时间点,T2时间点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双侧后肺上区、后肺下区LUS总分高于其他各区,且双侧后肺下区高于后肺上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Ⅱ组和Ⅲ组患者在膨肺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MAP下降较膨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下降较膨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膨肺后患者MAP和HR很快恢复至其原水平。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甲状腺病变切除术患者在全麻术后均可发生不同程度肺部超声影像改变,以双侧后背尤为显著,可持续至术后1天以上,同时有减轻趋势;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手控膨肺肺复张方法可减轻患者肺部超声影像改变程度,在本研究中膨肺压力40cmH2O优于30cmH2O;在膨肺过程中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短暂影响,膨肺结束后很快恢复其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