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空间载体和物质基础。土地利用则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进化与共同发展的产物。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推动土地结构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应用土地利用结构息熵测算模型,对西安市2002—2011年的土地分类数据进行处理,测算出西安市近十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变化,并对西安市各个县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进行了空间差异的分析。最后应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出先总体上升,然后再趋于稳定的态势。林地、耕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的比例的大小是主要影响着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变化;并且,研究发现西安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度是比较低的。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主要是以居民及工矿用地、林地、耕地三大类型为主。同时,西安市各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将这13个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按大小可以分为信息熵低值区、信息熵中值区、信息熵高值区。从西安市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和均衡度反映出来的动态规律来看,西安市土地利用表现为“调节—平稳—再调节—再平稳”的动态过程。而影响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城市化因素等。最后,根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促进西安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合理化利用的建议:一、控制人口增长;二、引导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和谐;三、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四、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民产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