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在我国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逐渐兴起,实行电子政务系统外包的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涉及的金额、范围也越来越大。然而,外包又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在享用它带来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风险。目前,国内对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风险的研究性文章还很少,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研究还处于定义、介绍和定性研究阶段,外包开发建设的实践操作亟待理论的指导。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系统外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活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对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存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信息技术外包开发过程、风险因素识别理论,把问题界定为从资源战略及风险的视角对政务系统外包行为进行分析。将政务系统外包开发决策过程划分为:外包决策选择、合同形成与签订、合同执行、结果评价四个阶段,基于此过程对政务开发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识别,构建了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风险因素框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采集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等方法验证并完善风险因素框架;结合所研究对象特点,选取模糊综合评判与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风险预警及控制系统,以期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开发模式选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