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中TNF-α、IL-6、NF-κB的改变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一种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至今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阻止该病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研究的深入,免疫炎症机制已成为研究PD发病机制的又一热点,一系列炎症反应因子,包括TNF-α、IL-1β、IL-6、NF-κB等,均在PD患者的脑脊液中或受影响的脑区被发现有所改变。目前对帕金森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多广泛采用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该模型是否能够模拟炎症过程,即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过程是不是同样存在与人类患者相似的炎症过程,目前尚无明确证据。因此,本实验研究观察该模型中重要的炎症因子,TNF-α、IL-6、NF-κB水平的改变,为采用该模型研究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1、方法:(1)取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又分1,7,14,21d亚组,在实验组大鼠左侧纹状体内注射6-OHD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术后各时间点观察各亚组经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后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3)术后各时间点各亚组取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数量变化;(4)术后各时间点各亚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组织匀浆中TNF-α、IL-6的水平;(5)术后各时间点各亚组行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纹状体NF-κBp65的表达改变。2、结果:(1)成功构建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2)实验组大鼠术后7d出现不同程度向健侧缓慢旋转(3.25±0.76)次/分,14d旋转次数增多(8.42±1.25)次/分,21d达到高峰(11.98±2.52)次/分;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发现向健侧旋转;(3)实验组注射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量1,7,14,21d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其数目的减少随时间延长而愈加显著,21d时下降到最低;(4)实验组从6-OHDA注射后1d始到21d 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持续增高;(5)实验组从6-OHDA注射后1d始到21dNF-κBp65的表达较对照组持续增强。3、结论:在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炎症因子TNF-α、IL-6、NF-κB的表达升高,这种升高很可能参与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过程。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由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等指标表达阴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
目的:以四氯化碳(CCL4)单纯+复合造模法诱导大鼠HF模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及HGF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对肝纤维化(HF)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4只)、模型组、γ-干扰素组、苦参碱低剂量组、苦参碱高剂量,各12只。模型组、γ-干扰素组、苦参碱高剂量组、苦参碱低剂量组均采用四氯化碳(CCL4)原液及
研究背景与目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肾静脉在回流至下腔静脉途中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处受压狭窄所致的、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它的临床症状包括血
背景及目的:   低体温是麻醉中常见并发症,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来有研究发现,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可以减轻咪达唑仑引起的低体温,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长托宁
目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所对应的椎体位置、脊髓腰膨大处大小及形态来判断是否存在胎儿脊髓栓系,给临床提供参考信息。  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