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对冬眠达乌尔黄鼠骨骼维持机制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元素,但其过量,即出现铁超载时,就会导致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引发细胞和组织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铁超载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它会破坏骨重塑过程,既能促进成骨细胞凋亡抑制骨形成,还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促进骨吸收。最近的研究表明,铁超载还可能参与了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例如,在太空飞行,卧床休息和大鼠后肢卸载等骨骼废用情况下,会发生明显的骨质流失,铁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体内铁储存量的增加和循环铁含量的降低。冬眠动物是一种天然的抗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但其在冬眠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铁超载,目前还未进行过相关研究。为了探究铁代谢是否参与了冬眠动物冬眠时期骨骼的适应和维持,本研究以冬眠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股骨和肝脏组织中的铁含量,铁代谢变化,探讨冬眠不活动对骨骼铁代谢的影响,及其在冬眠期间抗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是从铁代谢角度探讨冬眠动物在历经数月的冬眠不活动情况下骨骼维持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达乌尔黄鼠分为夏季活跃组(summer active group,SA)、深冬眠组(late torpor group,LT)和出眠组(post-hibernation,POST),以其股骨与肝脏为实验对象。使用Micro-CT技术检测股骨微观结构的变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股骨和肝脏组织中的总铁含量;运用普鲁士蓝染色对股骨和肝脏组织中的铁沉积颗粒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股骨和肝脏中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1,FPN1),二价金属转运蛋白(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小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Beta-1,HSPB1)以及铁蛋白(Ferritin)等与铁代谢以及铁稳态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冬眠期间达乌尔黄鼠股骨组织微观形态结构和骨量的变化(1)松质骨微结构变化:与夏季组相比,出眠组中达乌尔黄鼠的骨小梁连接密度显著降低了82%(P≤0.01);结构模式指数显著升高99%(P≤0.05)。其余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以及骨小梁数目在冬眠期间均未发生显著改变。(2)密质骨微结构变化:密质骨微结构测量包括皮质面积、总面积、骨髓面积、皮质厚度、皮质孔隙以及极惯性矩,在冬眠期间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骨矿物密度,骨矿物含量,组织矿物密度和组织矿物含量的变化:与夏季组相比,出眠组中骨矿物密度和组织矿物密度分别显著降低25%(P≤0.01)和5%(P≤0.05);骨矿物含量和组织矿物含量在冬眠期间均无显著变化。2.冬眠期间股骨和肝脏组织中总铁含量变化(1)股骨组织中铁含量变化:与夏季组相比,深冬眠组中达乌尔黄鼠股骨组织中总铁含量显著降低59%(P≤0.001);与夏季组相比,出眠组中股骨铁含量显著降低49%(P≤0.01)。(2)肝脏组织中铁含量变化:与夏季组相比,深冬眠组中达乌尔黄鼠肝脏组织中铁含量显著降低45%(P≤0.01);与冬眠组相比,出眠中肝脏铁含量显著升高83%(P≤0.01)。3.冬眠期间肝脏和股骨中铁沉积的变化(1)股骨铁染色结果:与夏季组相比,深冬眠组中股骨铁染色阳性颗粒面积显著减少87%(P≤0.01);与深冬眠组相比,出眠组中股骨铁染色阳性颗粒面积显著增大661%(P≤0.01)。(2)肝脏铁染色结果:深冬眠组中肝脏铁染色结果呈阴性,因此冬眠期间肝脏铁染色结果不进行统计。4.冬眠期间股骨和肝脏组织中铁代谢及铁稳态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1)股骨组织中铁代谢及铁稳态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与夏季组相比,深冬眠组中T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81%(P≤0.05)。与深冬眠组相比,出眠组中T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47%(P≤0.05);与深冬眠组相比,出眠组中Ferri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67%(P≤0.01)。股骨组织中DMT1,BMP6,FPN1,HSPB1的表达水平在冬眠期间均无显著变化。(2)肝脏组织中铁代谢及铁稳态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与夏季组相比,深冬眠组中Ferriti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98%(P≤0.05)。肝脏组织中DMT1,BMP6,FPN1,HSPB1的表达水平在冬眠期间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论:1.达乌尔黄鼠在长期冬眠不活动(深冬眠时)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也没有发生铁超载。但在出眠时,发生了轻微的骨质流失并伴随着铁含量的明显回升,由于并不超过夏季时的铁水平,因此出眠时的轻微骨质疏松与铁超载无关。2.深冬眠时,肝脏组织中铁储存蛋白(Ferritin)显著下调,介导体内低铁含量,此时股骨组织中铁吸收蛋白(TfR1)通过负反馈调节,增加了股骨铁吸收能力,避免骨铁含量过低。出眠时,股骨组织Ferritin显著上调,说明股骨铁含量得以回升,而此时TfR1则显著下调。此外,其余与铁代谢以及铁稳态相关的蛋白包括DMT1,BMP6,FPN1,HSPB1在冬眠期间的稳定表达可能是达乌尔黄鼠避免铁超载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在细胞间连接、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唾液酸(Sialic acids,Sias)是一系列含有9个碳原子的羟基化单糖酰化衍生物,通常位于糖蛋白或糖鞘脂的糖链末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存在Sias的异常表达。在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Sias可以被添加到NCAM上的
勉略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缘,是由印支期勉略洋向北俯冲消减、中国南北两大陆块相互碰撞最终完成拼合的板块缝合带。现今的勉略构造带是在印支期板块缝合带的基础上叠加中、新生代陆内变形而形成的复合构造带。勉略构造带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组合以及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构造行迹,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很好地恢复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过程以及陆内变形的特征,进而探讨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本
昆虫与微生物尤其是与真菌共栖是昆虫从群体聚集生活发展到完全社会性生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白蚁对真菌的利用是其社会性进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的工蚁收集巢外的真菌Fibulorhizoctonia sp.菌核放入巢内。白蚁工蚁的复眼已经退化,对于外界信号的识别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器来完成。为了探究圆唇散白蚁对真菌Fibulorhi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文化,考古学、古环境等研究都表明仰韶文化的扩张和广泛的影响。然而,对于该文化人群具体的遗传历史目前还少有研究。鉴于此,任何该文化人群相关的遗传学研究都能够对这一重要领域有所助益,所以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典型仰韶文化特征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5500~5000年前)的人骨样品,利用古DNA(a DNA)技术来实现对这一群体遗传结构的重构。本研究一共收集了来自该遗址的72例古代居
触角是昆虫感觉器官最为丰富的部位,富含多种感受器,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气味、温湿度、机械刺激等,与昆虫行为关系密切。胡蜂科昆虫尤其是社会性胡蜂种群内部以及种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交流,其中,触角感受器在交流信号的接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在分类上也有一定意义。对于触角感受器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对胡蜂科昆虫触角感受器形态学的研究尚十分不足。本研究比较了胡蜂科18个代表种雌雄个体的触
功能性状的群落间演化趋势与时空格局及其同环境因素的潜在关系,是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功能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或在少数几个群落水平上,很少有研究探讨大尺度多物种水平上功能性状的变化格局,而大尺度水平上的研究有助于跨越物种关系系统阐述功能性状的分布规律及其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皮毛是广泛存在于全球植物中且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重要功能性状之一。研究区系水平上有毛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形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BRWD3基因突变与智力低下、癌症发生相关,但对其分子功能以及突变致病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本课题组前期解析了BRWD3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结合、调控的下游基因,但是缺乏体内研究结果。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分析brwd3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特征及作用。本研究包含三个方面内容:(1)结合我们前期转录组测序和斑马鱼基因组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测序技术获得brwd3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其
目的: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在肌肉蛋白降解方面,calpain系统在非冬眠动物和冬眠动物慢肌比目鱼肌(SOL)和快肌趾长伸肌(EDL)中存在着肌肉特异性调控。但关于蛋白合成在快/慢肌中的调控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比较后肢去负荷大鼠和冬眠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慢肌SOL和快肌EDL中蛋白合成的差异性调控机制,同时进一步阐明随着蛋白合成而发生的肌蛋白更新与肌细胞再生
目的:在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PS)模型中,探究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对产前应激子代大鼠身长、体重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分析GluA1影响子代身体发育以及学习记忆变化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孕鼠分为4组:对照组、PS组、HFD组和PS+HFD组。PS组:母鼠孕期14-20d给予束缚应激,每天3次,每次45min,对照组母鼠在孕期不进行束缚;HFD组:给
花蚤科Mordellidae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是一类小型甲虫。作为鞘翅目多食亚目系统发育重建的关键类群之一,花蚤科系统分类学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鞘翅目多食亚目的系统发育研究工作;由于现生花蚤类群研究工作基础薄弱,也直接影响到花蚤化石研究的进展。现代形态学在花蚤分类中尚未得到应用,雄性外生殖器等解剖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等信息对物种鉴定非常缺乏,缺少族级和属级的系统关系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