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伦理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进入一个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伦理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十年间,国家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生态伦理出现的问题已经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制约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和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及生态伦理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结合生态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探讨生态伦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受过去社会和农村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影响,出现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上人们受旧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地域的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限制,造成了目前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伦理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针对目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现有实际情况的调研,并以自己所处的运城市为例子,分析目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伦理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公民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公民对生态文明的意识认识有偏差,相应的生态伦理教育和机制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的共建合力机制没有形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对破坏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为处罚力度不大,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生态伦理原则,即坚持生态公正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坚持法治的原则,坚持适度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民间和广大公民自觉参与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公民对生态文明的意识认识有偏差,相应的生态伦理教育和机制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的共建合力机制没有形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对破坏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为处罚力度不大,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生态伦理原则,即坚持生态公正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坚持法治的原则,坚持适度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民间和广大公民自觉参与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的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以及生态利用、防护、治理与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机制和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新型城镇化的实际,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生态建设机制,真正使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结合电影作品实例,简要分析定格动画拍摄中光线对于人物和时空环境的塑造的作用。
<正> 使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探测回采工作面地质构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物探方法和手段,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为了进一步满足采面较长、电阻率偏低煤层的需要,在WKT-J1型无线电
<正>2014年7月28日,中宣部通过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发布授予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贾立群"时代楷模"称号,这是当前我国先进典型宣传的最高级别的荣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吉林的农村建设一直在这几年来迅速发展,吉林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以及充足的农业人口,农业的发展是吉林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1991~2000年西部区域性偏东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及地形进行分析;归结出产生西部区域性偏东大风天气的成因及预报指标。
介绍会议建筑在土建阶段需要选定的通用建筑结构、声学设计要求,以及音视频系统设计需遵循的设计标准和通用建设要求。
通海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死亡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在此之后才有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由于处于“文革”那样的“红色”年代,适逢不断恶化的中苏、中美国际环境,很
2014年5月于新疆伊犁伊宁县苹果种植园进行了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阿立卡ZC稀释3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绵蚜效果好、持久性长,施药后15 d防效达到了97.07%,明显
<正>正是由于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才使西藏成为肩周炎、颈椎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的高发区,这些病症令当地军民痛苦不已。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外,他们甚至感到绝望——靠先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支撑其安全运营的运营业务不断增加。现有的通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