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正进入一个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伦理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十年间,国家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生态伦理出现的问题已经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制约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和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及生态伦理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结合生态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探讨生态伦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受过去社会和农村经济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影响,出现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上人们受旧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地域的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限制,造成了目前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伦理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针对目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和现有实际情况的调研,并以自己所处的运城市为例子,分析目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伦理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公民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公民对生态文明的意识认识有偏差,相应的生态伦理教育和机制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的共建合力机制没有形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对破坏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为处罚力度不大,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生态伦理原则,即坚持生态公正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坚持法治的原则,坚持适度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民间和广大公民自觉参与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公民对生态文明的意识认识有偏差,相应的生态伦理教育和机制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的共建合力机制没有形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对破坏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为处罚力度不大,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遵循生态伦理原则,即坚持生态公正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坚持法治的原则,坚持适度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民间和广大公民自觉参与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的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以及生态利用、防护、治理与持续发展的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机制和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新型城镇化的实际,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督机制,评估机制、生态建设机制,真正使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