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桂林市灵田乡人工桉树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的3种常绿阔叶树种广林9号桉树(GL9,Eucalyptus 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红锥(Castanopsis hysstrix),及 2 种常绿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桉树与马尾松、杉木一年四季的光合特性日变化(Pn、Tr、Gs、Ci等)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这3个树种在不同季节WUE、LUE及CUE。同时采用Farqular模型拟合出桉树与黧蒴栲、红锥在不同PAR梯度下的光响应曲线并提取主要的特征参数(Pmax、Q、RD、LCP、LSP等)。将试验材料带回实验室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SLA、SS、SP、Chl、NRA、APA等)。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桉树与其它针阔叶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光合蒸腾特性、营养物质含量及氮磷素代谢等)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的结果如下:1.桉树、马尾松和杉木Pn日变化在春夏季均呈现“双峰曲线型”,而秋冬季为“单峰曲线型”,且在春夏秋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但冬季则无此现象。这3.个树种不同季节Pn日变化均值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桉树在每个季节Pn均值都明显高于其它2个针叶树种。这3个树种Pn日变化与PAR变化趋势大体相似,而这两个光合生理指标共同决定了 LUE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2.桉树、马尾松和杉木Vpdl、Tr和Gs日变化曲线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但其Tr、Gs及Vpdl的季节变化规律却相同,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通过比较这3个光合生理指标可得出桉树最高,杉木最低。这3个树种Pn与Tr、.Gs及CUE日变化趋势大体相似,但与Ci变化规律相反,这就说明了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因子。WUE季节变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总体而言桉树的平均WUE和CUE在各个季节都是最高,而这3种植物LUE在秋季最低。3.Farqular模型拟合桉树、黧蒴栲和红锥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为不同树种的特征参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存在差异。这3个树种Q在冬季达到最大值,春季次之,秋季最小,而桉树四季Q平均值最高,这也验证了桉树在冬季的LUE最高。Pmax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RD表现为冬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夏季最小;LCP则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LSP在秋季达到全年最高,冬季则降至最低。4.桉树与其它4个针阔叶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因季节更替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这5个树种叶片的平均含水量在四个季节都存在明显差异,大体上都是在春季达到最高,秋季或夏季最低,这5个树种叶片全年平均含水量大小顺序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黧蒴栲>红锥;这5个树种叶片的SLA都是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而SLA平均值的比较依次为:桉树>红锥>黧蒴栲>杉木>马尾松。5.这5种常绿植物叶片Chl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总Chl含量四季平均值大小比较结果为:桉树>黧蒴栲>红锥>杉木>马尾松。同种植物总Chl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其Pn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种间遗传的差异性导致其总Chl含量的多少不能直接决定其Pn的高低,本试验中马尾松的Pn仅次于桉树,但其总Chl含量却为最低。6.桉树与其它4种针阔叶树种叶片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SS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这5个树种叶片的SP含量都在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试验结果显示阔叶树种的SP含量显著高于针叶树种,且以桉树的平均SS和SP含量最高。7.本试验测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氮磷素代谢状况有3种酶(POD、NR、APA)。试验结果表现为在一年四季这5个树种的P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在春季这5个树种的POD活性最高,但针叶树种POD活性要显著高于其它阔叶树种;这5种树种叶片NRA的四季变化趋势大体上呈现拱形变化规律,大小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以桉树的平均NRA最高;不同季节下这5个树种叶片中APA的动态变化与POD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试验结果显示在同一生长条件下不同树种NRA和APA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树种间的氮素和磷素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这5个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季节的响应机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