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ITP的患儿86例在治疗前后分别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其PLT、PCT、MPV、PDW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150例进行比较;对其中19例ITP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同时进行RP百分率的测定,比较二者的差异性;对ITP患儿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及形态观察。结果:(1)ITP患儿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V和PDW则会显著升高,PLT和PCT则明显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TP患儿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PLT和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和PDW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TP患儿经过治疗以后PLT虽有所升高,但仍不及正常组。(3)ITP患儿治疗前后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LT和PCT治疗后明显升高;MPV和PDW则在治疗后组明显降低。(4)ITP患儿RP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各参数做相关性分析发现,PLT与MPV、PDW、RP均为负相关(r=-0.81,P<0.05;r=-0.84P<0.05;r=-0.71,P<0.05),随着PLT的升高,MPV、PDW、RP均呈下降趋势;MPV与PDW、RP呈正相关(r=0.97,P<0.05;r=0.67,P<0.05),即MPV越高,PDW、RP也越高。(6)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在27~300个以上,以未成熟巨核细胞主,形态伴有胞浆量明显增加、颗粒减少及退行性变增加等改变。结论:1.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标本采集方便、创伤小,患儿痛苦少,家长易于接受配合,并可同时提供多重信息,值得临床加以重视。2.综合分析血小板四项参数在儿童ITP诊断和治疗后的变化,可以评估血小板生成和破坏平衡状况、代谢状况、血小板大小等情况,能为临床提供快速简便的实验室依据。3.RP百分率可作为儿童ITP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