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公共卫生,除了治疗上的针对性支持外,更要突出“防大于治”的理念。我国是一个日趋老龄化的国家,慢性病患病率也较高,这一理念对于我国尤为重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即是这样的理念。它们通过对于国民的教育传播,给予公共卫生水平以较大的提高,后者则更包含环境、政策支持等综合性措施。健康促进的手段之一是提升健康素养。世界卫生组织在第六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发表了《曼谷宪章》,其中提到:“全球化世界中的健康促进战略所需行动——开展政策制定、领导作用、健康促进措施、知识转让和研究以及健康素养方面的能力建设。”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的能力,并能运用信息和服务来促进个体的健康。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笔者对应地提出生理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以便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达到健康促进,这个过程与健康传播息息相关。研究如何提升健康素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健康素养尤其是健康素养的提升,以期得出提升健康素养的相关经验。文中通过对于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素养、健康传播概念的分析介绍,引入不同类型的经典的健康促进、健康素养提升案例,从传播学理论出发,以传播的视角来剖析案例中提升健康素养以达到健康促进的现象,从而得出相应的适用于提升健康素养、达到健康促进的结论:健康素养的提升是健康促进的手段之一,传播在这种提升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要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受众选择适合的传播场所、方式和内容,使传播的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文章最后在对我国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达到健康促进的传播对策。